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企业动态
展会信息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理事会
会员名录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邀请函
会员风采
年会掠影
广告政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企业动态
展会信息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理事会
会员名录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邀请函
会员风采
年会掠影
广告政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最新刊期
1981年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机部机械院雷天觉副院长在双圆弧齿轮技术鉴定会上的总结发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雷天觉
1981(2): 1-4+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1
摘要:<正> 同志们: 快到年底了,大家工作都很忙的时候,抽空来开这次鉴定会,会开得很成功,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感谢。这个会虽然是鉴定会,但与一般的鉴定会不一样,第一是四个大项目一起鉴定,项目很多,涉及面很宽,共审查通过了五个鉴定书。第二,大部分工作非常过硬。例如,轧钢机园弧齿轮,用了十一年之久,轧了三百多万吨钢,现在我们来下结论,应该说是非常过硬的,不能再说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问题。很多理论工作象三维光弹,工作做得比较仔细,比较扎实,这些都使我们的鉴定相当靠得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象  
2
|
2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109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双圆弧齿轮轮齿应力的三维光弹性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朱景梓, 沈绍槐, 张宏民, 孙珏, 吴文周
1981(2): 5-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2
摘要:<正> 平面有限元计算和平面光弹性试验,用于新齿形的分析比较,是简捷而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计算轮齿的真实应力,则具有较大的近似性。而三维光弹性试验,则可对轮齿的真实应力作进一步的探讨,并能得到沿全齿宽的应力分布规律,从而为双圆弧齿轮承载能力的设计计算提供更确切的试验依据。本试验只研究了FSPH—75型齿轮的轮齿周边应力,特别是根部应力状态,并与平面光弹性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作了比较。一、试验模型和加载装置 1、齿轮试件为了制作方便,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制造模型,模型与原型(实际齿轮)的尺寸比为1:1,这样可以很方便地选用制作实际齿轮的刀具(滚刀)来加工试验模型,毛坯为图柱形的实心体,直径110mm,高度为55  
2
|
35
|
1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8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螺旋锥齿轮的新齿形——分锥角综合变位原理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梁桂明
1981(2): 19-3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3
摘要:本文提出用分度圆锥角的综合变位(分锥角不等移距变位为主,齿厚切向变位为辅)原理来设计和加工螺旋锥齿轮。这种新齿形,实践证明,比传统齿形(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分锥角不变位齿形,包括径向不变位,高度变位和高度与齿厚切向综合变位三种齿形),具有更为优良的传动啮合性能,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广泛的工作适应性。例如:可以获得比传统齿形高得多的综合强度(即同时加强接触强度、弯曲强度、抗胶合能力和抗磨损能力,并实现两轮齿的等寿命等弯强),可以实现齿数和小于20的少齿数传动,这都是传统齿形不可能做到的。这种新齿形的螺旋齿轮完全可以用传统齿形的加工机床和刀具加工出来。因此,这种新型的螺旋锥齿轮,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途。  
2
|
144
|
5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78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介绍一种新型传动——滚道减速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靖中, 赵纯
1981(2): 35-4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4
摘要:<正> 本文重点介绍一种运用独立的循环滚动体做为啮合副的减速器。它比目前广泛应用的齿轮、蜗轮、摆线针齿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结构都简单,适于大批量生产。由于采用可循环滚动体(钢球或钢柱)构成的啮合副取代传统的齿啮合副传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齿传动副抗弯曲强度不足的薄弱环节。新结构中的滚动体啮合副,几乎在纯滚动状态下工作。因此当选用相同材质时,滚道减速器可比其他类型的减速器,整机重减轻1/3,而零件总数减少30—40%。滚道减速器整机外型见图1。滚道减速器分解结构图见图2。  
2
|
47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60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齿轮疲劳极限应力快速测定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沈水福, 范民政, 梁骥
1981(2): 41-4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5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齿轮疲劳试验方法。即基于Miner理论的Locati方法应用于齿轮的疲劳试验。这种方法仅用一对齿轮,采用台阶增载的加载方法,一次试验即可测出齿轮的疲劳强度极限值(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值或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值)。文中叙述了用这种方法所做的六对齿轮试验情况,其中两对齿轮做齿根弯曲疲劳试验;四对(两种不同材质的)齿轮作齿面接触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测定出的疲劳强度极限值相当接近于用常规试验所测定的值。本文还对快速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2
|
93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10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载荷在同时啮合的轮齿之间的分配和齿轮强度设计计算的几个问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纪良, 孙维恭
1981(2): 49-5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6
摘要:<正> 齿轮啮合传动时的重叠系数应大于1,保证传动运转时动力不致中断和发生冲击及噪音。拖拉机和普通民用机动车辆的园柱外啮传动齿轮的重叠系数εα一般在1.2~1.8之间。重叠系数1<εα<2的齿轮副在啮合传动时,啮合线两端各有一段两对齿同时啮合的区段,在这两段里,每对相啮齿轮副只承受或传递一部分动力,另一部分动力的传递由相邻轮齿承担。使节点处于两对齿啮合区段以提高轮齿接触强度的设计方法,就是以载荷在两齿之间分配为前提的。然而,载荷在同时啮合的轮齿之间的分配情况究竟如何?设计计算齿轮时,重叠区段的载荷如何确定?计算强度时危险载荷作  
2
|
7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84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渐开线齿轮单齿啮合时的齿形系数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郑德林
1981(2): 55-6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7
摘要:<正> 齿轮轮齿的弯曲强度,通常以齿根处为最弱。在计算该强度时,首先应确定出齿根所受弯矩为最大时,轮齿的啮合位置。若仅按弯曲力臂的大小来说,轮齿处在齿顶啮合位置时,弯曲力臂为最大。但是,由于齿轮传动的重合度εα。皆大于1,即当一对相啮合的轮齿处于齿顶啮合时,必定还有另一对齿处在啮合过程中。因此,这时应由两对齿轮共同分担载荷。显然,此时虽然弯曲力臂最大,而齿根所受的弯矩却不一定最大。对于制造精度较低的齿轮传动(如7.8.9等级精度)虽然理论上其重合度εα大于1,但是实际上由于制造误差,不可能两对齿平均分担载荷,从偏于安全考虑,按一对齿啮  
2
|
5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73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渐开线鼓形齿的鼓形量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宋乐民
1981(2): 63-6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8
摘要:鼓形量是渐开线齿轮齿向修缘设计中主要参数之一。鼓形量的确定,AGMA标准是直接给出数值;而日本,英国,ISO标准是给出鼓形量的计算公式。前者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对实际情况考虑不全。后者在计算时,有的只考虑了齿牙变形;有的则只考虑肯轮的倾斜。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处理才比较合理? 目前,世界各国标准给出的形式各不相同,说明鼓形量的确定尚处在边应用边探索阶段,本文从对国外情况分析入手,结合理论推导与试验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研究,最后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3
|
501
|
5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11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关于圆弧齿轮公法线测量尺寸计算的补遗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希康
1981(2): 69-74+5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09
摘要:<正> 关于圆弧齿轮公法线测量尺寸计算方法,早在1961年间,作者和李华敏、郭克强、刘健、邱华仲等同志已经分别从不同观点出发推导出可以相互转化的一致结果。近年来又有芦贤钻、闻智福、徐文周、陈文菁等不少同志又从螺旋面一般公式重新怍了推导,但所得结果仍和[1]完全一致。导致大家对这个问题反复审议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实践中发现公法线尺寸和齿根圆直径的测量结果有时互相矛盾、甚至差别相当显著。这件疑案,经有关工厂同志细心地深入调研,发现凡是出现上述情况时,滚刀齿形必定畸变。齿形误差很大或者歪斜,或者是滚刀安装角有误。对于双圆弧齿轮,出  
2
|
2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10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双圆弧齿轮技术鉴定会在上海市召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长春
1981(2): 7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10
摘要:<正>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日到十八日,第一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和机械科学研究院在上海市召开了双圆弧齿轮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郑州机械研究所,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太原工学院、上海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汽轮机厂、开封空分设备厂、杭州汽轮机厂、太原重型机器厂、沈阳重型机器厂、首都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110个工厂、院校和设计研究单位共187名代表。会议由机械科学研究院付院长、总工程师雷天觉主诗。  
2
|
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113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用三维全息干涉测量法测量双圆弧齿的挠度和弯矩分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M.A.K.Fahmy, R.Jonckheere, 田汉舜
1981(2): 76-8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11
摘要:本文叙述了在放大十倍的双圆弧齿模型上确定挠度和弯矩分布的试验研究结果。模型是用尿脘人造橡胶模压成的。在试验装置上对轮齿啮合轨迹上的不同点加载,并用波长为488nm的氨离子激光和三维的双曝光全息干涉测量法对齿面上126个点的挠度作了测量。采用了有限差分方程法根据挠度来确定沿齿宽和齿高方向的不同点的弯矩。  
2
|
42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6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滚切渐开线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时减少齿形差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J.R.Colbourne, 陈宝佳
1981(2): 88-9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12
摘要:一般滚刀的法截面大都是直线型的,它们不是渐开螺旋面,但从几何学方面看,只有渐开螺旋面滚刀才能正确地切出渐开线齿轮。本文研究了切刃为直线的滚刀滚切的齿轮的齿形误差。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其齿形误差可能大于齿形公差,作者提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减少齿形误差的方法。  
2
|
2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9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齿轮淬火变形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藤尾博重, 会田俊夫, 陈国民
1981(2): 97-10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1981.02.013
摘要:由于淬火引起的齿轮顶固直径与压力角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因而便可用顶圆直径的变化来作为齿轮变形的判断准则。实际应用齿轮变形的研究以及作者的试验都指出,淬火后顶圆直径的变化也与齿轮材料种类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的伸长不同所致。另外,齿轮淬火变形与材料的淬透性有关。  
4
|
5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9054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