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47 8
    本期电子书

      理论研究

    • 周秋兵,徐艳晖,周子伟,陈再刚
      2023, 47(8): 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1
      摘要:为了研究压力场特性对重载机车齿轮箱润滑和密封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了考虑通气孔处密封结构的齿轮箱内部压力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齿轮箱内部压力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轮转速和转向对齿轮箱内部压力场影响较大,所有监测点处的压差均值或压力均值的绝对值与齿轮转速成正相关且非线性变化;齿轮转向会改变齿轮啮合区上侧和下侧两点的压差,其压差在齿轮正转时更大,齿轮转向对其他监测点的压力影响也较大;从动齿轮浸油深度和润滑油温度(动力黏度)对齿轮箱内部压力场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机车的运营维护和润滑油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机车;齿轮箱;压力场;计算流体动力学;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63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陈小琦,唐成,廖祥贵,周伟华,唐进元
      2023, 47(8): 9-1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2
      摘要:齿轮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建模研究是认识齿轮完整性的重要基础。由于砂轮-工件的宏观复杂形状,以及齿轮磨削过程中局部磨削条件存在差异,限制了经典平面磨削粗糙度建模方法向齿轮磨削的直接迁移。为此,提出考虑局部磨削条件变化的齿轮成形磨削表面粗糙度建模方法。根据成形磨齿的磨削机制,分析磨齿砂轮与齿轮工件的运动关系,推导得到宏观几何形状影响下不同局部位置的磨粒运动轨迹方程,建立了考虑砂轮复杂形状的磨粒随机分布特性的砂轮模型;基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创成机制,通过迭代算法得到成形磨齿表面粗糙度;进行了12Cr2Ni4A齿轮材料渗碳淬火后的成形磨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形磨齿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局部磨削条件差异下齿面粗糙度沿齿廓方向的分布。本文研究对成形磨齿表面粗糙度创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基础。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齿轮;成形磨削;齿轮钢   
      41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313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王振博,郑鹏,刘逸飞
      2023, 47(8): 16-2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3
      摘要:为解决盾构机大型内啮合齿轮工作时由轴偏角造成的齿面偏载问题,给出了综合修形齿面的齿面方程,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联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齿面修形参数进行筛选预测。该种方法不再将齿廓修形和螺旋线修形看作相互独立的调整方法,能够将齿面偏载转变为均匀分布在齿面上的载荷。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修形后的齿轮进行接触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因轴偏角造成的齿面局部应力,并减小了传动误差;可以一次性找到较优的齿面修形参数值,避免了对大型盾构机内啮合齿轮进行啮合试验成本过高等问题。  
      关键词:齿轮修形;正交试验;神经网络;大型内齿轮   
      36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付景博,乔明明,郭志丽,陈江义
      2023, 47(8): 24-2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4
      摘要:为了研究齿轮副在实际工况下的啮合效率,对齿轮副接触面进行受力和运动学分析,结合弹流润滑理论对齿轮副的润滑状态进行判断,建立了在弹流润滑和混合润滑状态下的动态摩擦因数数学模型,得到齿轮副沿啮合线不同啮合位置的摩擦因数;从受力的角度出发,推导出齿轮副啮合效率计算式,引入动态滑动摩擦因数,得到符合实际工况的齿轮副啮合效率;结合Matlab仿真分析软件,分析了传动比和小齿轮齿数对滑动摩擦因数及齿轮副啮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滑动摩擦因数的齿轮副啮合效率计算方法与实际工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齿轮传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摩擦因数;齿轮传动;传动比;啮合效率   
      32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4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章翔峰,尚俊,周建星,费翔
      2023, 47(8): 30-3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5
      摘要:为了研究细高齿齿轮的振动特性,以一对标准齿齿轮和细高齿齿轮为对比研究对象,建立直齿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细高齿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了负载对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Newmark-β时间积分法计算齿轮的振动响应,对比标准齿齿轮和细高齿齿轮传动系统的轴承动载荷及齿轮啮合激励,求解了不同转速下两对齿轮系统的输入、输出轴承动载荷。结果表明,细高齿齿轮啮合为两齿-三齿交替接触,刚度变化减弱;轴承动载荷波动幅值较标准齿大幅降低,啮合频率及其倍频幅值明显下降,轮齿间啮合力减小。  
      关键词:细高齿;啮合刚度;动态特性;啮合激励   
      22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7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陈刚,魏静,鞠国强,张佳雄
      2023, 47(8): 36-4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6
      摘要:振动与噪声是影响齿轮传动性能的重要参数,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控制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增加重合度、修形、变位、阻尼等。本文研究了错齿相位调谐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直齿轮错齿相位调谐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公式,研究了错齿相位调谐与振动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设计了可实现不同错齿相位的平行轴直齿轮副实验方案,开展了齿轮副在不同错齿相位时的减振效果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时变啮合刚度;振动响应;振动控制;错齿相位调谐方法   
      24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设计计算

    • 崔佳辉,李林,梁栋,秦承新
      2023, 47(8): 45-5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7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载轮椅自动收放的5自由度机械臂。首先,根据D-H方法建立机械臂数学模型,并进行正向及逆向运动学分析,在进行逆向运动学分析时,分别用解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进行了求解;其次,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对机械臂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实现机械臂的平滑无冲击运动;随后,基于蒙特卡罗法分析机械臂工作空间,得到机械臂末端的工作空间点云图;最后,针对具体车载应用场景,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臂构型设计合理,运动灵活,满足应用需求。为样机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学分析;BP神经网络;蒙特卡罗法;轨迹规划;工作空间   
      30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谭建军,伍源,白杨,朱才朝,宋朝省,董晔弘
      2023, 47(8): 53-6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8
      摘要:随机风速会使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出现频繁的载荷波动,造成复杂的结构变形,容易产生齿轮偏载,加剧其接触疲劳失效风险。提出了一种考虑环境参数随机不确定性的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疲劳性能优化方法,在建立计入全局载荷的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代理模型方法重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齿轮修形参数-齿轮长期接触疲劳损伤”映射关系,建立考虑风速概率分布的多级齿轮修形参数优化函数,对比了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疲劳性能优化效果。结果表明,低速级太阳轮长期接触疲劳损伤值大于0.7,是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高可靠设计的薄弱环节之一;优化后的风电齿轮箱齿轮长期接触疲劳损伤值明显降低,其中低速级太阳轮长期接触疲劳损伤值降低了11.37%,疲劳性能提升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环境参数;疲劳损伤;性能优化   
      23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6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白肖宁,李永华,王登龙,张东旭
      2023, 47(8): 64-7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09
      摘要:为减小齿面磨损量、改善其传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Sine-SSA-BP模型的复合修形设计方法,以探明修形设计对齿面磨损的影响。依据Archard磨损模型求解出齿面磨损量,以磨损阈值和许用磨损量为判据进行齿面重构和修形设计,并分别推导了新齿面坐标方程;同时,利用Sine混沌映射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与传统BP模型进行对比,验证Sine-SSA-BP模型的精度,以此表征修形参数与磨损量之间的隐式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修形参数影响下齿面磨损量的分布规律;最后,迭代求解得出最佳修形参数值并进行齿轮修形设计,对比分析修形设计对齿面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修形设计后的齿面接触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磨损量明显下降。本文方法有利于减小齿轮早期磨损失效概率,可为齿轮抗磨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传动齿轮;磨损分析;修形设计;代理模型   
      23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黄鑫,车林仙,李杰,杜力
      2023, 47(8): 72-8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0
      摘要: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好、精度高、结构稳定紧凑等优点,适用于外科手术领域。提出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本体结构的两转动一移动远中心运动(Remote Center of Motion,RCM)(5R)OC-URR并联机构,具有部分运动解耦特性。建立机构位置分析模型,推导出机构位置逆解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微创手术工作任务,定义机构期望工作空间。应用局部运动/力传递性能评价指标,给出机构期望工作空间内平均传递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以平均传递指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机构尺度参数约束优化模型,并应用加速灰狼优化(Accelerating Grey Wolf Optimization,AGWO)算法求解该问题。数值实例测试显示,AGWO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综合性能优于对比算法。机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给出的优化模型和算法可行有效。研究结果为该机构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并联机构;远中心运动;传递性能评价指标;尺度优化;灰狼优化算法   
      24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刘耘彤,李晓丹,王晓磊
      2023, 47(8): 83-8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1
      摘要:针对3R型串联机械腿部机构承载能力不强的问题,对腿部机构进行改进,提出两种2R1T的3自由度并联腿部机构;利用Adams软件搭建主要结构尺寸相同的虚拟样机,添加相同的约束和驱动,根据承载时直线驱动器的受力情况对比,优选出一种腿部机构,并完成整体样机设计;建立腿部坐标系,通过矢量法对腿部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利用Adams软件搭建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验证,得到理论值与仿真值误差较小的结论,验证了运动学的正确性,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矢量法;仿真验证   
      32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6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王卫东,王雪,石志孝,汪亚斌
      2023, 47(8): 90-9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2
      摘要:演艺车台具有运载演员或布景的作用,是实现舞台丰富表演及多样变化的关键性舞台机械设备。为解决传统演艺车台智能程度低,灵活性差,无法根据节目编排按指定路径任意行走、旋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嵌套结构的新型演艺全向车台形式,该结构由内外嵌套式双环架体组成,通过外环大齿圈与内环张紧调节驱动小齿轮部件啮合,以实现嵌套内外双环的相对运动及组合运动。对提出的结构进行了车台设计;基于运动学原理对全向车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航迹推算并建立三维模型,对全向车台进行动力学分析;搭建了基于嵌套结构的全向车台试验平台,进行了系统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嵌套结构的舞台用全向车台机械性能好,且可以实现鲁棒性好、精度高的轨迹运动。  
      关键词:全向车台;演艺装备;运动学分析;嵌套结构;轨迹跟踪   
      14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0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试验分析

    • 刘诗骢,杨建伟,李欣,高翔
      2023, 47(8): 97-10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3
      摘要:圆柱齿轮应用广泛,建立适用范围广、便于计算的圆柱齿轮弯曲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有重大意义。通过齿轮弯曲疲劳试验结合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计算得到了不同应力幅值下齿根处能量累计曲线;在能量累计曲线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应力幅值下的断裂累计能曲线。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和以上曲线,提出了一种圆柱齿轮弯曲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圆柱齿轮弯曲疲劳试验结果,均处于模型预测结果3倍范围内,证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圆柱齿轮弯曲疲劳寿命。  
      关键词:圆柱齿轮;能量累计;疲劳寿命预测;疲劳试验;有限元分析   
      22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廖中文,王海林
      2023, 47(8): 104-10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4
      摘要:带式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传动效率一般在80%附近波动,为进一步提升传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使用可靠性,以国产全地形越野车(All-Terrain Vehicle,ATV)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运行测试中发现的整车传动效率低、大负载工况下橡胶皮带打滑、皮带工作寿命短等问题,对橡胶带式CVT进行结构简化,利用CVT试验台架开展主动轮限位弹簧、离心飞锤和从动轮压扭弹簧3个关键构件对CVT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弹簧的刚度及离心飞锤的质量并进行合理的参数匹配,可以有效提高橡胶V带CVT工作效率。研究为设计高效率的橡胶V带式CVT提供了实验分析方法与性能数据参考。  
      关键词:橡胶V带;CVT;ATV;实验研究;性能测试   
      15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董怀玉,明玉周,张艳涛,贾兴运,齐飞
      2023, 47(8): 110-11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5
      摘要:为了降低直齿圆柱齿轮端面的辐射和传导噪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具有黏弹性特性的高分子材料——丙烯酸酯和聚氨酯,分别将其尽可能均匀地涂抹在直齿圆柱齿轮的两侧端面,对比了涂抹不同材料、不同涂抹厚度的降噪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均能够降低直齿圆柱齿轮的辐射噪声;在一定厚度范围内,降噪幅度随材料涂抹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直齿圆柱齿轮;噪声控制;黏弹性材料   
      16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宋港,陈满意,邱临风,张杰
      2023, 47(8): 116-12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6
      摘要:由于自身结构上的特点,谐波传动系统存在柔性变形、摩擦和外界不确定干扰等非线性因素。传统控制器大多对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或未考虑非线性外界扰动,导致所设计的控制器性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建立了考虑系统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摩擦的谐波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系统非线性摩擦和外界不确定干扰力矩,并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反演控制器;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其闭环系统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Back-stepping控制相比,在受到外界未知干扰后,所提出的RBF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演控制能有效地逼近系统非线性摩擦和外界未知干扰,其跟踪误差峰-峰值能迅速稳定到0.000 82 rad;而Back-stepping控制对外界未知干扰比较敏感,其跟踪误差峰-峰值增大至0.012 3 rad左右。所提出的RBF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演控制能抑制参数动态变化和外界干扰对系统传动精度的影响,提高系统的传动精度。  
      关键词:谐波传动系统;RBF神经网络;反演控制;传动精度   
      15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杨超君,朱继伟,丁磊,杭天,丁逸飞,王剑
      2023, 47(8): 123-12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7
      摘要:为了研究开槽盘式磁力耦合器径向不对中时的传动性能,以等效磁荷理论为基础,将运动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磁场的铜导体涡流区域等效成永磁体,结合库伦定律,建立开槽盘式磁力耦合器径向不对中时的输出转矩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开槽盘式磁力耦合器径向不对中时的磁感应强度、铜层功率损耗、输出转矩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耦合器径向不对中量所允许的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向不对中量的增大,磁力耦合器工作过程中的感应磁场减小,从而引起耦合器最大磁感应强度增大,铜层功率损耗以及输出转矩逐渐减小;同时,二者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波动也越来越显著,当径向不对中量不超过6 mm时,开槽盘式磁力耦合器工作过程中依然能够保证较为准确地输出转矩,其转矩波动也相对稳定。  
      关键词:开槽盘式磁力耦合器;径向不对中;等效磁荷理论;磁感应强度;铜层功率损耗;输出转矩   
      11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陈科举,张尚盈,张继磊,罗诗洋,张博伟
      2023, 47(8): 130-13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8
      摘要:对8绳6自由度绳驱并联机器人进行支撑刚度分析,基于刚度模型进行了力/位混合控制研究。首先,对绳驱并联机器人进行系统描述;接着,根据矢量封闭原理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动平台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静力平衡方程;然后,在操作空间通过刚度矩阵建立负载变化与位姿变化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支撑刚度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分析了影响支撑刚度的因素。另外,考虑系统刚度、动平台位姿精度和力控制稳定性等因素,综合出力/位混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刚度基础上提出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动平台的位姿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刚度模型与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绳驱并联机器人;支撑刚度;力/位混合控制;动平台;位姿   
      18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3125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黄勇,周伯伟,王迎春
      2023, 47(8): 135-14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19
      摘要:提高叠片联轴器的疲劳使用寿命有利于增强传动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为此,建立叠片联轴器在外转矩作用下的准静态力学分析模型,掌握了叠片危险部位的应力变化规律;利用S-N曲线法得到了叠片的疲劳寿命;通过Box Behnken法建立了中间轴厚度、倾斜角度以及过盈量与叠片疲劳寿命的响应面模型;最后,开展了联轴器的结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中间轴厚度为14 mm、倾斜角度为85.75°、过盈量为0.126 mm时,联轴器疲劳寿命相比于原结构提高了15.0%,保证了轴系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关键词:叠片联轴器;准静态力学分析模型;疲劳寿命;响应面模型;结构优化   
      15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开发应用

    • 王松林,徐爱军,李聚波,赵东辉,王鼎贺,石付生,李天兴,蒋闯,苏建新,赵岩
      2023, 47(8): 142-14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20
      摘要:为了对齿轮试验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运行故障,保证设备稳定地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齿轮试验台状态监测方法。通过建立齿轮试验台的数字孪生模型,实时仿真齿轮试验台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实现对齿轮试验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判断和运行状态的预测。经闭功率流齿轮试验台测试结果对比表明,齿轮试验台数字孪生体仿真结果与齿轮试验台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此技术可以还原正常运行工况下齿轮试验台的运行状况,从而实现对齿轮试验台的状态监测,为故障诊断、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数字孪生;齿轮试验台;状态监测   
      21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1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许建忠,康少博,许俊伟,邵广军,阮文浩
      2023, 47(8): 148-15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21
      摘要:某钢铁公司干熄焦(Coke Dry Quenching,CDQ)提升齿轮箱在运行较短时间后出现严重故障,经拆解发现:末级小齿轮轴及其轴承损坏最为严重。为了进一步查明损坏原因,使用KISSsoft软件进行轴承受力及寿命计算,同时,构建三维模型并使用Inventor Nastran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确定齿轮箱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实施了改进设计。经过现场使用对比,改进后的设备性能提升显著。  
      关键词:干熄焦提升齿轮箱;有限元分析;Inventor;Nastran   
      17
      |
      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1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韩礼生,刘智飞,李利娜,黄家海
      2023, 47(8): 154-16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22
      摘要:设计双侧腕关节训练康复机构以满足双侧被动训练比单侧主动训练效果好的需求。康复机构采用两个空间反向双曲柄并联子机构,根据子机构采用绳索拉伸驱动的特性,研制出一款通过绳索不同的配置以实现左右侧平台成镜像对称的机构;采用球坐标系分析机构的正运动学,得到双侧平台的运动关系式;研制试验样机,对双侧平台横滚、俯仰和虚拟偏航运动的欧拉角进行测量,测量了在3种运动方式下前肌群和后肌群在静息态、单侧被动训练和双侧主动训练的肌电信号。实验数据表明,当机构做横滚运动时,双侧平台角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机构做俯仰运动时,双侧平台角位移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双侧主动训练测量的前肌群和后肌群肌电信号(EMG)最大平均值比静息态分别大319.65 mV和352.2 mV,比单侧被动训练分别大155.9 mV和184 mV。上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侧机构成镜像对称,能够对腕关节起到训练的效果,并且训练效果优于单侧训练。  
      关键词:中风;双侧训练;腕关节康复;镜像对称   
      21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 宋现春,燕栋,庄利军,贾鑫鹏
      2023, 47(8): 161-16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23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滚珠丝杠研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滚珠丝杠研磨装置;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丝杠研磨过程中的研磨力矩、研磨速度、研磨时间和研磨剂粒度4个主要工艺参数,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丝杠表面粗糙度作为检测指标,得出了一组最优的工艺参数;然后,对研磨前后的滚珠丝杠分别进行了摩擦力矩测量试验,探究了研磨对于滚珠丝杠摩擦力矩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滚珠丝杠副;研磨;摩擦力矩;表面质量   
      16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5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综述

    • 林栋,贾山虎,张二亮
      2023, 47(8): 168-17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8.024
      摘要:为了克服传统编码器测速方案安装不便、成本高等问题,对基于振动加速度的旋转机械瞬时转速估计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总结了当前6种主流的瞬时转速估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工业齿轮箱不同工况下的转速测试,对这6种测速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振动加速度信号间接蕴含了齿轮箱的转速信息,能够用来较为准确地估计齿轮箱的瞬时转速,这对于服役工况下齿轮箱的状态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转速计测量;振动加速度;齿轮箱转速;状态监测   
      28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46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