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47 7
    本期电子书

      理论研究

    • 吴震宇,王思明,李玲,杜方鑫
      2023, 47(7): 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1
      摘要:针对摆线针轮传动齿廓修形量优化过程中无合适约束条件、逆向工程难以确定摆线轮齿廓修形量以及对摆线针轮传动特性研究时其啮合区间无法获取等问题,开展了摆线轮啮合区间确定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刚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刚度的主要部件。然后,通过关键部件处的接触刚度分析,分别建立了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摆线轮啮合点扭转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以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整机扭转角度为变量的摆线轮扭转刚度方程。最后,依据啮合点连续性原理,计算出所有满足啮合点扭转刚度之和近似等于摆线轮扭转刚度的啮合区间,并依据摆线轮初始啮合点不随负载增加而改变的原理,最终实现对不同负载下可行啮合区间的筛选。该方法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且无须对减速器进行拆解,可以为摆线针轮传动设计和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摆线针轮传动;扭转刚度;啮合区间;工业机器人   
      65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王明阳,李舒文,孙月海
      2023, 47(7): 9-1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2
      摘要: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为全齿面接触,对误差较为敏感。为揭示误差因素对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接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含误差因素的接触仿真分析。首先,基于刀盘逼近加工方法,建立了线接触弧齿锥齿轮的加工齿面数学模型,并验证了齿面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精度等级下的安装误差和齿距偏差对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接触的影响及对齿面接触应力和弹性变形的影响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因误差因素会产生边缘接触,主要表现在齿顶处,之后是小端,齿根和大端处不明显;在分析的多种误差中,齿距偏差和小轮轴线误差对齿面接触应力和弹性变形的影响较大,之后是轴交角误差和轴间距误差,大轮轴线误差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可为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的误差控制和修形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线接触;齿距偏差;安装误差;接触仿真   
      44
      |
      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毛江,朱小飞,陈进,蔡文莱
      2023, 47(7): 17-2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3
      摘要:为了综合得到具有最优传递性能和大姿态角的一类两移两转(2T2R)并联机构,结合螺旋理论和支链构造法,提出了一种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以2-RPS机构作为基础支链,运用螺旋理论对新增支链的约束类型进行分类,给出了支链构造准则,确保并联机构自由度不变;结合机构运动和力传递特性,利用螺旋理论筛选出具有最优传递性能指标的机构支链,构型综合出具有最优传递性能的2T2R并联机构;最后,对一种新型2-RPS-UPS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借助Matlab求解出了机构工作空间。结果表明,新构型综合的并联机构具有最优传递性能和良好的姿态能力。  
      关键词:并联机构;型综合;螺旋理论;最优传递性能;大姿态角   
      30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李德胜,王志军,于江涛,冯永利,黄宝旺,李占贤
      2023, 47(7): 25-2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4
      摘要:根据内摆线发生原理,设计了齿轮转动导杆机构;采用旋转矢量微分法,给出了机构的运动矩阵方程,研究了内摆线瓣数和摇块位置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摆线瓣数只影响转动导杆角速度的波动,而对其速度波动几乎无影响;摇块设定在瓣尖一侧对称线上时,转动导杆角速度尖脉冲出现两次,而设定在内摆线中心点以外的其余位置时,角速度尖脉冲仅出现一次;摇块位置只影响转动导杆作匀加速运动时的行星轮相位角,而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行星轮相位角无影响。  
      关键词:旋转矢量微分;内摆线;转动导杆机构;运动特性   
      24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钱卫香,杨银烁,靳智超,屈卓成
      2023, 47(7): 29-3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5
      摘要:对连杆平面瞬心趋向无穷远的一类平面四杆直线导向机构,在给定理想直线点位与机架一定铰点位置的设计条件下,提出一套通用机构综合模型。推导了机构综合解析求解公式,给出了机构综合及寻优方法示例。该方法可综合得到无穷多满足理想直线点位要求的直线机构,并可根据设计需求施加运动学约束,计算可行机构解域,绘制解域上感兴趣的运动性能分布图;设计者可准确快捷地从无穷多设计方案中找出满足约束的全局最优直线机构。综合示例表明,所提方法为瞬心无穷远直线机构综合这一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综合过程简单直观、通用性强,适用于瞬心无穷远具有2阶、3阶密切直线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利于这类机构设计质量的提升并有效压缩设计周期。  
      关键词:直线导向机构;瞬心无穷远;机构综合;机构解域;计算机辅助设计   
      20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8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赵龙,刘虎,张凌霄,王浩
      2023, 47(7): 35-4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6
      摘要:锥齿轮作为轴间差速器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驱动桥之间的差速功能和传动能力。研究从齿隙控制角度改善锥齿轮疲劳寿命,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锥齿轮齿隙选取盲目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了齿隙控制尺寸链,提出在输入轴上增加台阶,精确控制锥齿轮齿隙的方法;通过轴间差速器锥齿轮疲劳寿命台架试验装置,探索出轴间差速器锥齿轮总齿隙的最佳控制范围为[0.30,0.60] mm;得知齿隙变化对锥齿轮齿面接触与齿根弯曲疲劳寿命影响明显,而合理的齿隙控制可使齿面接触疲劳寿命提升29%。研究为提高轴间差速器锥齿轮的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轴间差速器;锥齿轮;齿隙控制;疲劳寿命;台架试验   
      20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6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设计计算

    • 王兴盛,姚立纲,王亚丽,张大卫,陈颖
      2023, 47(7): 42-4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7
      摘要:针对车辆所需传动比较大时传统行星齿轮轮毂减速器存在零部件多、轴向尺寸大及轮系周边安装复杂的问题,以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级章动传动的新型轮毂驱动减速器。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传动过程,完成了结构设计和传动效率计算,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并开展了有限元分析仿真,探讨了减速器在静载荷下最大接触应力的产生部位与产生原因,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电动轿车;轮毂驱动;章动传动;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   
      3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畅博彦,崔鼎辉,梁栋,金国光
      2023, 47(7): 49-5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8
      摘要:为了以较少的驱动器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抓取,将变胞机构与筝形直线机构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单驱动多抓取模式变胞机械手。机械手通过1个电动机驱动6个手指关节,具有线性平行抓取和自适应包络抓取两种工作模式。首先,基于最小阻力定律推导出变胞机械手不同构态下的等效机构,利用拓扑图描述和分析机械手各构态的拓扑结构变化,建立机械手不同构态下的运动学模型;其次,基于虚功原理建立机械手各指节接触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弹性元件参数对包络抓取稳定性和各指节接触力的影响,对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数值计算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所建静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该型变胞机械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变胞机构;单驱动;机械手;运动学;静力学   
      24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赵一楠,沈惠平,陆晨芳,黄晓萍
      2023, 47(7): 58-6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09
      摘要: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抓取的新型三平移(3T)并联机构。首先,阐述了整个机构的设计过程并对机构的基本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该机构包含两个耦合度κ为0的子运动链(SKC);接着,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建模原理,以SKC为序,分别对机构的位置正、反解及其构型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然后,根据基于SKC的奇异性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该机构每个SKC内部发生第一和第二类奇异时对应的奇异位形;最后,分析并选取出该机构内部速度传递因数指标较优的任务工作空间。研究为该机构后续的刚度、动力学分析及工程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并联机构;子运动链;耦合度;速度传递因数;工作空间   
      15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7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田于财,邓海龙,冯辉宗,李锐
      2023, 47(7): 69-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0
      摘要:观察现实生活中六足昆虫爬行时各足的运动特征,根据该特征设计了一种创新型3段式空间曲轴,依次与前、中、后足相连,并将与各足相连部分设计成不同的空间连杆机构;为保证各足之间爬行时的运动协调性,分析了空间曲轴和与其有连接关系的各足机构运动参数取值问题;依据协调性运动参数对六足昆虫进行结构建模,并对行走协调性进行了Catia运动仿真。最后,制造出实物进行运动测试,验证了空间曲轴传动结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六足昆虫;空间曲轴;空间连杆机构;结构建模;运动仿真   
      22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李佳彪,赵阳,吴清文,母德强,刘昌儒,胡金鑫
      2023, 47(7): 77-8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1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了柔性铰链的柔度与转动精度计算公式,并取不同参数值对柔度和转动精度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柔性铰链的曲线方程参数对铰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厚度对柔性铰链的性能影响最大。此外,将椭圆、双曲线与新型铰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椭圆柔性铰链的柔度最大,但是转动精度最小;双曲线柔性铰链的转动精度最大,但是柔度最小。通过引入柔度精度比β,分析对比得知,在相同L的情况下,改变d,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β值分别比椭圆和双曲线柔性铰链平均提高了2.68倍和1.237倍;在相同d的情况下,改变L,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β值分别比椭圆和双曲线柔性铰链平均提高了2.60倍和1.18倍。表明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综合性能更有优势。  
      关键词:柔性铰链;幂函数正弦;柔度;转动精度;有限元分析   
      22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4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林浩,石志新,罗玉峰,叶梅燕
      2023, 47(7): 84-8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2
      摘要:从内蕴几何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新型单自由度的具有沿着相贯线平移特性的机构。根据方位特征集(POC)理论计算了机构的自由度,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坐标系求解机构的正、逆位置解并进行了验证;基于机构的原理图,以某一具体尺寸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导入Recurdyn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了末端运行轨迹输出特性,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相贯线;并联机构;单自由度;运动学仿真   
      20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4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刘娟,李瑞琴,王远,宁峰平
      2023, 47(7): 90-9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3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并联机床领域的4-CPS/UPU并联机构。基于旋量理论,建立了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和约束螺旋系,该机构具有5个自由度,可实现三移两转功能;通过修正的K-G公式对其自由度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分析了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工作空间;运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机构工作空间连续,形状近似四棱台,规则对称,无空洞,且仿真得到的位移和速度曲线光滑,表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研究结果为其在并联机床领域的参数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4-CPS/UPU并联机构;自由度;位置逆解;位置正解;工作空间;Adams软件   
      25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试验分析

    • 焦为,徐可君,秦海勤
      2023, 47(7): 96-10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4
      摘要:为更好地揭示齿根裂纹故障对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故障机制分析—齿轮系统建模—裂纹故障试验”的全过程研究。首先,考虑更为真实的齿根过渡曲线和有效齿厚削减限制线,建立了更严格的裂纹轮齿模型,对传统势能法求解啮合刚度进行改进,研究了6种不同深度裂纹的刚度变化;其次,针对传统集中参数模型的不足之处,基于Timoshenko梁单元理论建立了齿轮-转子系统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最后,采用Newmark-β法求解正常/不同深度裂纹故障的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考虑转速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齿根存在裂纹时,加速度响应存在周期性冲击特征,频域中的边频带现象出现在啮合频率及其谐波附近;冲击成分在时域和频域中的强度与裂纹深度、转速均成正相关关系。仿真结果和实测信号表现出一致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时变啮合刚度;齿根裂纹;有限元模型;振动特征分析   
      22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陈雷,童桂英,慕银银,乔桂鹏
      2023, 47(7): 107-11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5
      摘要:精度和疲劳寿命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减速器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国产机器人减速器疲劳寿命测试的效率,选取合适的负载转矩进行加速寿命试验至关重要。为此,根据某种机器人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上工作的真实工况,经过计算与仿真,得到机器人减速器不失效情况下的最大负载转矩;以此为依据,完成了加速寿命试验。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搭建计算模型,计算最大静态转矩,初步选择合适的负载质量;然后,利用Adams软件模拟疲劳测试负载的摆动,得出负载转矩图象,根据最大静态转矩和最大动态转矩进行负载质量和转动加减速时间的调整,将二者组合设计正交试验,得出能够最高效率完成加速疲劳测试的负载质量和转动加减速时间,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负载静态转矩对于测试时间影响较大;机器人减速器在选取合适的负载质量和转动加减速时间后,测试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机器人减速器的测试效率。研究为机器人减速器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机器人减速器;加速寿命试验;负载转矩;测试时间   
      18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胡清明,杨铭,孙丹丹,关彦齐,王俊峰,郭建华
      2023, 47(7): 113-1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6
      摘要:同步带传动是移栽机传动机构的主要传动形式。基于传统梯形齿形的移栽机传动机构在分苗过程中稳定性较低,易产生跳齿、脱齿不良现象。采用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分苗装置传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对同步带周期性动载应力变化规律、横向振动及传动误差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齿圆弧齿同步带(Straight-Toothed Synchronous Belt,STSB)相较于高转矩(High Torque Drive,HTD)圆弧齿及传统梯形齿同步带,应力分布更均匀,最小应力值为59.16 N/mm2,横向振动幅值最小为33 mm,传动误差小,传动平稳。研究可为移栽机传动机构动力学仿真与齿形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力学特性;齿形齿廓;STSB   
      20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79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张玉辉,张帆
      2023, 47(7): 119-12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7
      摘要:针对变形三浦折纸机构设计的连续型机械臂的刚度调节问题,探讨了几何参数对折纸机械臂刚度的影响。首先,基于杆铰模型法,保持3组折纸机械臂模型的锥角、长度一致,对机械臂施加压力,利用Matlab仿真程序分析了机械臂在伸展和收缩状态下的弯曲刚度,计算出相应的弯曲刚度比。结果表明,当机械臂端面多边形的边数从5增加到7时,弯曲刚度比随着多边形边数的增加而增加,可实现折纸机械臂在伸展状态下具有刚性、在收缩状态下具有柔性。其次,利用虚功原理对折纸机械臂的力-位移关系进行建模,明确了锥角与机械臂负载受力的关系。最后,分析了3组锥角不同的折纸机械臂。结果表明,随着初始锥角的增加,抵抗外力的性能并不是一直增强,即锥角的变化会对机械臂的负载性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三浦折纸机构;连续型;刚度调节;杆铰模型;虚功原理   
      18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刁中华,刘锋,唐传昌
      2023, 47(7): 126-13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8
      摘要:高速重载斗式提升机链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几十万次甚至一百万次以上冲击,最后的失效形式大部分是链板疲劳断裂,而国内外尚未见此类链条疲劳试验机的报道。开展链条链板的受力分析、挤孔后的弹塑性分析、残余应力的分析以及弹塑性状态下的位移计算等,为进行实际工况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不同过盈量的挤孔芯棒加工链板,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挤孔过盈量的范围;对一定过盈量的挤孔链板进行拉伸试验,验证了链板的抗拉强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高速重载;链板;疲劳;弹塑性;残余应力;挤孔芯棒   
      18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龚青山,孙道成,陈如云,江志刚,谭浩
      2023, 47(7): 136-14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19
      摘要:为了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弧面凸轮减速机构,提高传动性能,基于空间共轭接触原理,推导了工作曲面方程和共轭接触方程;运用Creo软件对弧面凸轮常量参数进行参数化预处理,完成了弧面凸轮减速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依据有限元法,分析了减速机构的前6阶模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差分析,定量分析了压力角、转盘节圆半径、滚子半径和滚子宽度4个因素对减速机构约束模态的敏感性影响。结果表明,转盘节圆半径、滚子半径的方差值分别为0.021和0.043,均小于0.05,对弧面凸轮约束模态影响较敏感;其次是压力角和滚子宽度。研究结果为弧面凸轮机构设计的振动和噪声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正交试验;弧面凸轮减速机构;参数化设计;约束模态   
      18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5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开发应用

    • 王鑫隆,庞晓旭,邱明,沈文亮
      2023, 47(7): 142-14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20
      摘要:针对RV减速器主轴受力问题,在采用Romax对主轴承进行受力分析时发现,由于影响参数的量级和跨度不同,不能确定各参数对主轴承的受力影响程度。基于此,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结果表明,摆线轮针轮数和摆线轮节圆半径对主轴承的受力影响最大。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对各参数对主轴承受力影响程度进行验证,由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熵权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一致,进而验证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受力;模糊综合评判;乏信息;熵权法;灰色关联度   
      18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陈雨,石亚磊,胡亚凯,王良文,刘旭玲,井笑地
      2023, 47(7): 149-15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21
      摘要:开发自行走式缠绕包装机器人可以显著推升行业的技术进步。介绍了一种全新工作模式的自行走式缠绕包装机器人:以自动导向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安装6自由度机械臂构建移动机械臂为主体,装载包装膜固定装置、拉膜架等,实现完全的自主化缠绕包装工作。在介绍缠绕包装机器人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移动机械臂缠绕包装典型物件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运动学建模;根据移动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和缠绕典型物件作业模型开发了仿真分析系统。实例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缠绕包装机器人能够完成包装膜的缠绕包装工作,达到了设计要求。相关工作为自行走式缠绕包装机器人的实用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包装机器人;缠绕包装;移动机械臂;运动学建模;仿真   
      18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0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范瑞丽,李海霞,王志刚,管洪杰,张腾飞,郭情情
      2023, 47(7): 156-16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22
      摘要:新版齿轮精度标准GB/T 10095.1—2022已经发布,《齿条精度》标准是参考齿轮精度标准编写的;齿条的制造技术、加工精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要求对《齿条精度》标准进行修订。新版(2022版)《齿条精度》标准相比旧版(1988版)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新旧版《齿条精度》标准进行对比,发现新版《齿条精度》标准中:术语和符号发生很大变化,与GB/T 10095.1—2022相一致;修改了齿廓总偏差的定义;更改了精度等级表示方法;增加了海洋平台升降用火焰切割大模数齿条的零件检测方法,以及齿条生产过程中可选用的5种测量工具。对修改、增加等部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齿条;精度等级;坐标测量   
      23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79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仇洲,宋爱平,潘建州,黄嘉铭
      2023, 47(7): 161-16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23
      摘要:基于线激光位移传感器,构建了一种能对大型齿轮的多项偏差进行在线测量的装置。该测量装置操纵线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齿轮齿廓进行扫描,可测得齿轮任意齿面的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齿轮的齿廓曲线,并与齿轮的理想模型比较,结合径向极坐标转角比较法计算,可得出齿轮的齿廓和齿距偏差。该测量装置体积小、质量轻、易携带,采用的测量方法高效,测得的齿轮偏差精确可靠。  
      关键词:线激光位移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偏差分析;在线测量   
      23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2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 杜康宁,宁少慧
      2023, 47(7): 168-1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3.07.024
      摘要:针对工程实际故障诊断环境下,可用数据稀缺,导致智能诊断模型对轴承健康状态识别精度较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迁移学习和EfficientNetV2(Two-Step Transfer of EfficientNetV2,TSTE)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将模型在轴承全寿命周期数据集中训练,之后冻结模型浅层权重,将其在多工况轴承数据集中训练,进行第一次迁移学习。其次,通过构造类不平衡数据集,研究实际故障环境下可用数据稀缺对故障诊断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过采样方法与编辑最近邻(Edited Nearest Neighbors,ENN)欠采样方法对故障数据进行扩充,使类不平衡数据集重构为类平衡数据集。最后,将模型在类平衡数据集中训练,冻结模型底层权重,训练模型深层,进行第二次迁移学习,使模型掌握平衡数据集故障特征。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实验评估,同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并使用Grad-CAM方法进行了特征可视化。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将模型在实验室环境下积累的故障诊断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备,适用于检测数据稀缺情形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关键词:滚动轴承;二次迁移学习;EfficientNetV2神经网络;类不平衡;重采样   
      34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0484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