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7
    本期电子书

      理论研究

    • 莫帅,邹振兴,冯志友,岑国建,黄云生
      2022, 46(7): 1-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1
      摘要:针对非对称斜齿轮喷油润滑啮入侧喷油和啮出侧喷油两种喷油方式,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方法得到了喷油润滑仿真模型的热边界条件;在CFX流体仿真软件中对非对称斜齿轮喷油润滑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喷油参数在不同喷油方法下对齿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啮入侧喷油润滑方法下,润滑油黏度增大,齿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将随着减小,但减小的趋势变缓;啮出侧喷油润滑方法下,随着润滑油黏度的增大,齿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减小,但减小的程度越来越缓慢,说明齿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受到润滑油黏度的影响越来越小。啮入侧喷油方法和啮出侧喷油方法下的齿面对流换热系数均随着喷油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线性变化明显。说明喷油速度对齿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明显。啮入侧喷油润滑方法和啮出侧喷油润滑方法在相同润滑油黏度和相同喷油速度条件下,啮入侧喷油方法时的齿面对流换热系数较大。  
      关键词:非对称斜齿轮;喷油润滑;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流换热系数   
      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冯海生,肖永强,吴保国,党进,王建平,王风涛
      2022, 46(7): 7-1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2
      摘要:针对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发生复合故障时齿轮副振动响应,结合齿轮副模型和滚子轴承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36自由度的齿轮-转子-轴承系统耦合振型,设定齿轮副主动轮剥落和轴承表面损伤复合故障,研究了复合故障下齿轮副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健康的齿轮-转子-轴承系统振动响应下,系统振动时域幅值较为均匀,振动频谱主要为轴承外圈特征频率和齿轮副啮合频率;当齿轮副发生剥落单故障时,系统振动频谱上出现啮合频率与转轴频率调制生成的边频带;当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发生复合故障时,系统振动时域上的振动幅值增大,振动愈加复杂,频域信号调制现象严重,而且调制生成的信号幅值增大,但在其振动频域上可以找到其故障频率以及调制生成的谐波频率,以此可以判断系统的故障类型。  
      关键词: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复合故障;齿面剥落;轴承损伤;振动响应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刘进福,刘磊,蒋正炎,徐林森,刘志鹏,吕志朋,李泽林
      2022, 46(7): 17-2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3
      摘要:面向多种复杂路面执行任务的需求,基于生物学变胞机理,提出了一种轮履型可重构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两种运动模式,即车轮模式与履带模式,通过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可显著提高机器人的多地面适应性。开展了轮-履模式切换机理与传动原理研究,分析了地面接触宽度变化规律,得到了履带模式下的最大接触宽度为230.36 mm;分别计算了机器人在车轮和履带模式下的越障能力,通过仿真软件分析了机器人重心位置在越障时的变化趋势;最后,集成动力系统研制了机器人样机,以不同高度的木板和空心砖作为试验台对机器人进行了模式切换、越障性能分组测试。结果表明,车轮、履带模式下最大越障高度分别为98.5 mm和290 mm,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此外,机器人能够在轮式与履带模式之间柔顺切换,具有多种复杂路面适应能力。  
      关键词:轮履可重构机器人;切换机理;接触宽度;越障能力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沈孝龙,王吉芳
      2022, 46(7): 24-3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4
      摘要:为简化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与提高解的精度,增强方法的普适性,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将运动学逆解变为最优化问题。首先,根据正运动学方程建立末端位姿误差目标函数,结合最佳柔顺性与能耗约束构建适应度函数,使机械臂在满足位姿误差要求时还具有最佳柔顺性与较低能量消耗;为使位置和姿态收敛精度统一并控制进化方向,引入位姿平衡系数与位姿误差调节系数;其次,把个体寻优出色的天牛须搜索与群体优化性能出色的差分进化算法融合,以此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与速度;最后,对6R机械臂与冗余机械臂进行了逆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精度高、速度快、通用性好。  
      关键词:冗余机械臂;运动学逆解;差分进化算法;天牛须搜索;最佳柔顺准则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卢凯文,赵娟,孙杰,谭梦华,刘松年
      2022, 46(7): 31-3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5
      摘要:研究准静态工况下齿面非均匀磨损对齿轮模态特性的影响。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Archard公式建立准静态磨损模型,对齿轮齿面磨损情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主、从动轮的齿顶处和齿根处磨损较大,其中,齿顶处磨损量小于齿根处,主动轮的齿根位置磨损量最大,节点处齿轮做纯滚动,不产生磨损,在单齿、双齿啮合区交替处磨损量有突变。在此基础上,按数值分析结果施加齿面磨损故障,导入到Abaqus中进行仿真,进一步分析了磨损前后齿轮的模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齿轮具有丰富的振动形态,磨损对振型影响不明显,但固有频率出现明显升高,其中,7~10阶的高阶固有频率增大幅度要高于低阶固有频率增大的幅度。  
      关键词:直齿轮;齿面磨损;Archard模型;模态分析   
      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张学刚,谢永春,王鹏飞
      2022, 46(7): 38-4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6
      摘要:为了提升曲线圆柱齿轮副的啮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可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成形方法。首先,制定了调整齿面接触区的基本方案,即,大齿轮采用双刃面铣刀加工,小齿轮凹齿面和凸齿面分别采用半径可调的外刃和内刃面铣刀加工;其次,基于啮合理论,推导了齿轮副的齿面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轮齿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建立了装配误差下齿面接触和传动误差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8组算例从理论上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形方法是可行的,调整刀盘曲率半径可形成任意长度接触区的齿轮副,较大的齿面接触区可以提升齿轮的力学性能,但是齿面接触区过大会增加传动误差的敏感性。  
      关键词:曲线圆柱齿轮;可调接触区;成形方法;数学模型;TCA;有限元法   
      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设计计算

    • 乔冠,廖荣,郭世杰,张楠,刘更
      2022, 46(7): 45-5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7
      摘要:针对循环式行星滚柱丝杠副螺母存在无螺纹区的特殊结构特点,提出了螺母无螺纹区的设计方法,推导了螺母无螺纹区的结构参数相关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滚柱与丝杠和螺母啮合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滚柱、丝杠和螺母截面设计方法,通过调整两斜边与圆弧和斜边的间隙以提高丝杠与滚柱、滚柱与螺母螺纹的啮合精度。为确保滚柱与丝杠和螺母啮合,给出了不同滚柱中心面到凸轮环端面距离的关系式,并结合循环式行星滚柱丝杠副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根据其相关结构参数建立零件模型,完成了虚拟装配。提出的螺母无螺纹区设计和虚拟装配方法可为循环式行星滚柱丝杠副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式行星滚柱丝杠副;螺母无螺纹区;匹配设计;虚拟装配方法   
      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6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徐杨,邓援超,徐志强
      2022, 46(7): 52-6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8
      摘要:为了有效发挥冲压机的机械性能,利用多杆机构取代人工生产,以解决冲压机冲压海绵胚件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构建机构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一种以曲柄的有效冲压转角最大、主滑块在有效冲压行程中加速度的波动最小为评价标准的多杆轻载冲压机的机构几何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通过步长搜索法构建了该机构的优化模型,利用Adams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在有效冲压行程范围内,有效冲压时间增加了22.03%,有效冲压转角增加了25.43%。有效冲压时间的增加和有效冲压转角的增大可使工件的变形时间延长,有利于工件的充分变形,提高胚件的加工质量;主滑块在有效冲压行程中加速度的波动减小了10.63%,即降低了整体机构的惯性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冲压的精度。  
      关键词:轻载冲压机;优化设计;Matlab;运动学分析   
      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葛研军,权世成,王建帅
      2022, 46(7): 62-6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09
      摘要:设计出一种基于Halbach充磁阵列的双摆线式永磁齿轮(Double cycloid permanent magnetic gear,DCPMG)。给出了DCPMG运行机理和初步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电磁谐波法建立了传动比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等效电流法和麦克斯韦张量法给出了内、外层气隙的电磁转矩表达式;基于Ansoft Maxwell 2D建立了DCPMG的有限元模型,并据此验证了初选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控制变量法对DCPMG气隙长度、偏心距、轭铁厚度及永磁体厚度进行了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DCPMG转矩密度可达353 kN·m/m3,较初选模型提升了约10%。  
      关键词:双摆线永磁齿轮;Halbach充磁阵列;气隙磁场;电磁转矩   
      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3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葛紫璇,徐祝政
      2022, 46(7): 70-7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0
      摘要:以某型双动力驱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通过静力学仿真,分析了动力源A输入端齿轮副的传动误差及齿面载荷;根据齿轮副修形方法,利用Romax软件,开展了修形参数对传动误差、齿面载荷的影响规律研究;以此为基础,通过遗传算法,开展了齿廓修形与螺旋线修形相结合的齿轮综合修形优化设计,并对修形前后的齿轮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齿轮传动误差明显减小,且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均匀。  
      关键词:齿轮;修形;传动误差;齿面载荷   
      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胡耿,陈志刚,张定
      2022, 46(7): 75-7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1
      摘要:膜盘联轴器在实际使用中多以膜盘疲劳失效为主。为提高膜盘抗疲劳性能,以膜盘高周疲劳安全系数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膜盘型面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分析膜盘型面结构和高周疲劳应力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取膜盘型面参数与高周疲劳安全系数的样本数据;基于该样本数据集构建了膜盘高周疲劳安全系数的初始Kriging模型;最后,运用遗传优化算法和目标函数值最小(Minimizing the predicted objective function,MP)加点准则完成了Kriging模型动态更新和优化设计。应用该方法对某直升机传动的膜盘进行了改进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膜盘危险点的稳态应力和动态应力分别下降了18.7%和40.7%,高周疲劳安全系数提高了52.8%。该方法可用于提高膜盘疲劳安全裕度,为膜盘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膜盘联轴器;Kriging模型;优化设计;MP加点准则;高周疲劳   
      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4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陈琦,刘放,王智政
      2022, 46(7): 80-8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2
      摘要:为了研究人机携行外骨骼行走过程中多相交替过程下运动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D-H坐标系对外骨骼建立运动学模型,运用Newton-Euler递归公式计算出行走过程中的运动学表达式。为实现外骨骼与人体的携行运动,通过位移姿态传感器对人体行走过程中各关节参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基于西南交通大学第三代人机携行外骨骼为研究对象,在Adams环境中建立虚拟样机,以人体运动参数为驱动,对外骨骼进行运动学仿真,并以双腿多相交替过程为切入点,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可为人机携行外骨骼驱动的测控系统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下肢外骨骼;交替多相;运动学仿真;人机携行   
      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王帅,李彬,杨建军,雷来贵,赵金伟,苏建新
      2022, 46(7): 86-9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3
      摘要:针对圆柱齿轮高阶修形曲面,建立了齿廓修形曲线的数学模型;基于螺旋面蜗杆砂轮与斜齿轮的双参数包络成形原理,对蜗杆砂轮的端面齿廓曲线进行了求解。在蜗杆砂轮磨齿机上进行了砂轮的修整和磨齿加工试验,通过齿廓偏差测量,齿面曲线符合预期要求,验证了蜗杆砂轮齿廓曲线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和蜗杆砂轮修整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阶修形;蜗杆砂轮;双参数包络;修整   
      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3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试验分析

    • 张广,张丰收,靳园园,李莉
      2022, 46(7): 91-9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4
      摘要:基于滚轧变形理论,通过Deform-3D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滚轧模型,对面齿轮滚轧成形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面齿轮齿廓主动面和被动面的金属流动情况;探究工艺参数对滚轧轮所受最大载荷的影响趋势;分析等效应变和等效残余应力在齿廓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面齿轮齿廓被动面的金属流动性大于主动面的金属流动性,且在被动面齿顶易形成“突耳”;转速增大,滚轧轮最大载荷降低;进给速度增大,滚轧轮最大载荷增大;齿廓等效应变和最大残余应力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滚轧成形;数值模拟;金属流动;等效应变;残余应力   
      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24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张军,张延超,艾传智
      2022, 46(7): 98-10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5
      摘要:带传动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前端附件轮系的设计开发中,由于传动皮带相关的振动噪声直接影响着汽车用户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从而越来越被关注。为了解决附件轮系皮带的噪声问题,以某紧凑型SUV车型加速过程中机舱异响为案例,系统地开展了皮带异响的识别与排查分析工作,阐述了轮系皮带横向振动噪声的潜在机理。通过对曲轴减振器TVD动态特性的优化,降低了附件轮系的扭转振动激励,消除了该车型的皮带异响,提升了整车的动力声品质。研究工作为解决类似的皮带噪声问题提供了新的工程开发思路。  
      关键词:扭转减振器;皮带传动;皮带横向振动噪声;前端轮系   
      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3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钱露露,娄鹏,冯金,罗健,黄钟韬
      2022, 46(7): 103-11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6
      摘要:以一种星型轮系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节点法,建立了考虑轴-轴承-刚性转子-齿轮啮合作用的系统级动力学模型。基于轴承振动速度均方根值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综合分析齿轮系统的振动特性和模态特性,对系统进行了共振定位和共振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为星型轮系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共振预测和共振原因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星型轮系;人字齿轮;有限元节点法;振动特性;模态特性   
      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7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范文健,孔祥馗,毛万鑫,张鸿
      2022, 46(7): 113-12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7
      摘要:节能减排作为汽车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变速器作为传动系核心部件,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传动效率。针对某国产5挡手动变速器轴承进行研究,分别考虑了轴承精度、轴承游隙以及轴承密封结构对变速器不同工况下传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精度提高可提升变速器低挡位的传动效率,但对高挡位的传动效率影响很小;相比于原厂C3组游隙,采用Cm组和C5组游隙均可提升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但Cm组游隙所提升的工况更接近真实工况;轴承密封结构所产生的摩擦力矩占轴承总摩擦力矩85%以上,存在很大优化空间。制定变速器轴承优化方案,通过整车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duty test cycle)油耗测试发现,采用Cm组轴承游隙和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可以降低0.97%的整车WLTC油耗。  
      关键词:变速器;轴承;传动效率;油耗   
      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5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李钢,陈永鹏,杨勇
      2022, 46(7): 121-12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8
      摘要:基于空间交错轴双自由度啮合原理,其材料去除过程复杂,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在切削过程中动态变化。建立了车齿工艺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适用于车齿工艺仿真分析的工件材料本构模型和断裂准则,实现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动态变化过程的准确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车齿刀角速度和轴向进给量对三向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车齿工艺分析和优化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车齿工艺;有限元;切削力;切削温度   
      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金丽君
      2022, 46(7): 126-13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19
      摘要:介绍了链传动中齿形链的分类情况;利用Adams仿真分析软件对不同油泵齿形链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齿形链在变速箱油泵系统中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磨损、噪声等特性,以选择出最佳齿形。为汽车变速箱油泵齿形链的齿形设计选择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变速箱;齿形链;磨损;噪声;仿真分析;实验研究   
      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2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李虹,王庆峰,王新宇,路伟笑
      2022, 46(7): 131-13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0
      摘要:基于人体颈椎牵引康复机理以及颈椎部位精密易受损的特点,提出一种3自由度2-UPR/RPS颈椎牵引康复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误差分析与补偿,以避免颈椎遭受二次损伤。首先,基于封闭矢量法对其误差建模,并根据全局误差灵敏度确定了11个重要误差;然后,根据给定的误差范围,分析了当z=600 mm、z=650 mm时动平台的全局位姿误差以及局部误差;最后,基于粒子群算法,得出4组误差补偿的最优解,并通过Matlab以及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联合实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误差补偿效果明显,其全局位姿误差、垂直牵引局部误差分别降低了59.14%、89.47%,可有效保障患者颈椎的安全。  
      关键词:颈椎牵引康复机构;误差建模;位姿误差;误差补偿   
      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9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开发应用

    • 韩红宇,李爱景,王磊杰,余英良
      2022, 46(7): 139-14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1
      摘要:为实现蜗轮的展成法加工,在经过数控改造的普通铣床上使用蜗轮滚刀,通过扩展应用螺纹指令和锥螺纹指令的功能,实现了蜗轮滚刀转1转对应蜗轮工件转1齿的运动比例关系;通过将允许的蜗轮齿距累积误差均匀地分布在蜗轮节圆的几段圆弧上,大大提高了蜗轮的齿距精度和传动精度,从而提高了其传动的平稳性。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得到了较高的蜗轮加工精度,而且扩展了数控改造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数控改造;蜗轮展成法加工;扩展螺纹指令   
      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黎政,吴胜利,邢文婷,廖世勇
      2022, 46(7): 144-15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2
      摘要:针对实际工程中采集的齿轮故障信号样本不足,以及在噪声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常见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出现的训练不足、故障识别率低和生成对抗网络易发生模式坍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GAN(Mixtur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齿轮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将真实齿轮信号经形态学滤波处理后通过时频变换技术转变为时频信号,利用MGAN网络合成新样本来获得一个平衡数据集,克服了样本不足的问题;同时,分析了MGAN网络主要参数对合成样本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平衡数据集训练CNN进行故障诊断,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率。通过对比试验和试验台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样本不足条件下对故障进行准确识别以及克服神经网络模式坍塌方面的有效性及优势,为实现齿轮箱典型故障提取及智能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生成对抗网络;模式坍塌;样本不足;故障诊断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王炯,禹世航,孙玉文
      2022, 46(7): 151-15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3
      摘要:因能够有效减小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冲击,改善载荷分布不均,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齿面修形技术在风电齿轮中被广泛应用。而成形磨削是风电齿轮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直接决定了齿面的最后精度。求解成形磨削的几何误差,对于规划成形磨削加工路径,提高齿面加工精度至关重要。为求解成形磨削几何误差,首先,建立了包含齿廓修形、螺旋线修形(包含鼓形修形和螺旋角修形)的齿面模型;然后,根据齿面参数、砂轮齿轮轴线公垂线长度以及交错角,求解了成形磨削的接触线,构建了成形磨削齿面;最后,利用理论齿面和成形磨削齿面,定义了成形磨削几何误差,构建了齿面成形磨削的几何误差模型;并给出了减小成形磨削几何误差的建议。  
      关键词:成形磨削;风电齿轮;大模数;几何误差   
      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 蒋洪,冯宇,傅荣
      2022, 46(7): 158-16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4
      摘要:针对轴承故障诊断中,特征提取环节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及专家知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le field,GAF)变换和自适应深度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通过马氏距离度量方法有效地确定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将染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似模态分量进行挑选,以提高染噪信号信噪比,剔除不同类别信号的相似模态分量,突出信号特征;然后,利用选定的IMFs将信号重构,并基于GAF变换将重构信号可视化;最后,利用深度自适应网络进行特征学习和状态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4.97%,优于常见的振动信号故障诊断方法;且所提方法对于噪声也能很好地抑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轴承的智能化和精确化诊断提供了合理思路。  
      关键词:轴承;格拉姆角变换;深度自适应网络;故障诊断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524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综述

    • 吴鲁纪,秦佳音,李安虎,杨林杰
      2022, 46(7): 167-1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2.07.025
      摘要:阐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采集方法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以齿轮齿面为例,给出了各个方法的处理结果示意图;对多种分类识别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给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表面损伤识别案例;最后,对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在机械传动领域,如齿轮齿面损伤识别方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机器视觉;图像识别;传动零部件;发展趋势   
      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4764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