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企业动态
展会信息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理事会
会员名录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邀请函
会员风采
年会掠影
广告政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9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对数修形复合滚柱活齿啮合刚度及承载性能研究
宜亚丽,贺雷,谢亮,张爽,金贺荣,周正祥,周亚政
2020, 44(9): 1-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1
摘要:针对轮边减速系统大承载、长寿命的发展要求,提出一种对数修形复合滚柱活齿结构。结合当前对空心滚柱接触变形的研究,通过引入设计参数Δ
c
和Δ
e
,提出了一种计算对数修形复合滚柱啮合变形量的方法,分析了填充度和不同滚柱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滚柱啮合线处的等效应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载荷条件下,对数修形复合滚柱活齿的啮合刚度略高于空心滚柱活齿的啮合刚度,且随填充度增大,啮合刚度减小;对数修形复合滚柱可有效改善边缘应力集中现象,使最大等效应力明显降低。
关键词:活齿;复合滚柱;对数修形;啮合刚度;填充度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2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加工数学模型及齿面偏差修正研究
耿龙龙,邓静,聂少武,邓效忠,蒋闯,韩正阳
2020, 44(9): 7-1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2
摘要:建立了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完成了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加工齿面的数字化表达及离散化齿面点的构建,分析了各加工参数误差对齿面拓扑结构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齿面修正模型,通过算例验证,结果表明,齿面偏差得到了有效减小。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数学模型;齿面拓扑;齿面偏差修正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接触斑点和微观修形的混合动力系统齿轮啸叫研究
彭卓凯,刘静,熊飞,魏丹
2020, 44(9): 14-2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3
摘要:针对某混合动力系统的齿轮啸叫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基于测试噪声的阶次分析,锁定了齿轮副噪声源。通过接触斑点测试,表明齿轮副存在明显的偏载问题。对接触斑点的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标,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该仿真分析模型可用于后续的微观参数优化分析。对一级小齿轮进行了微观修形参数优化,优化后齿轮接触斑点更均匀,传动误差更小,轴承动态响应力也更小。噪声测试结果表明,修形后的齿轮噪声明显降低。
关键词:齿轮;接触斑点;微观修形;传动误差;混合动力系统
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摆线齿锥齿轮成形法大轮齿形误差修正算法的研究
王志永,刘晓龙,刘鑫,张宇
2020, 44(9): 21-2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4
摘要:针对奥利康(Oerlikon)制摆线齿锥齿轮成形法大轮齿形误差修正问题,使用矢量运算法建立了大轮齿面几何模型,对齿面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了齿面各离散点的坐标及法矢;基于齿形误差修正原理,由实际齿面与理论齿面之间的齿形误差和反调参数敏感系数矩阵,建立了齿形误差修正方程组,使用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和L曲线优化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机床调整参数的修正量;使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齿面坐标计算及齿形误差反调修正软件。通过实验,验证了齿形误差反调修正算法的正确性,实验工件的齿形误差最大值由37.5 μm减小到5.2 μm。
关键词:摆线齿锥齿轮;机床调整参数;齿形误差修正;几何建模
5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7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驱动的四足仿生马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
王良文,张薇薇,李立伟,孟凡念,王团辉,杜文辽
2020, 44(9): 27-3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5
摘要:提出了一种仿生马构型的四足步行机器人,以用于马术辅助治疗。其单腿系统利用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驱动,具有两个驱动自由度,能够实现足端轨迹跨距与高度的调整。论述了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驱动的仿生马机器人结构与工作原理,开展了机器人的运动仿真研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机器人模型,并导入到Adams软件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运动规划给定电机驱动函数,实现了仿生马机器人的行走运动。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机器人在抬腿和落地运动过程中,足端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力变化规律及相应的运动轨迹变化趋势。针对仿生马机器人运动仿真中整体出现的跳动现象,提出了采用电机变驱动规律以改良跳动的措施。研究结果为该类机器人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实用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步行机器人;仿生马构型;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运动仿真;变驱动规律
6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异形非对称柔性铰链力学特性的研究
李成,王传礼,何涛,霍环宇
2020, 44(9): 34-3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6
摘要:基于大柔度混合柔性铰链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直圆摆线混合柔性铰链,并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悬臂梁弯曲理论和微元法下的胡克定律,通过选取合适的积分变量与中间变量,得到较为简洁的转动柔度和拉伸柔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最大应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转动柔度和最大应力随参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了结构参数对转动柔度和最大应力影响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转动柔度、拉伸柔度和最大应力解析式的最大误差分别在7%、5%和5%以内;转动柔度与弹性模量、宽度和最小厚度成反比,与直圆半径和拱高参数成正比,且对最小厚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宽度次之,拱高参数和直圆半径最弱;最大应力与宽度、最小厚度和直圆半径成反比,且对最小厚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宽度次之,直圆半径最弱。
关键词:柔性铰链;直圆摆线;柔度;最大应力;敏感性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退火窑主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建模及故障特性
周康渠,雷蕾,吴雪明,谢文南,阚志群
2020, 44(9): 40-5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7
摘要:针对退火窑主传动系统故障特性,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和轴承时变刚度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包含驱动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及系统负载在内的退火窑主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轴承外圈故障、齿轮断齿故障对退火窑主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及其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生断齿故障时,其故障特征是以断齿所在轴及齿轮的故障特征频率为调制信号,对各构件主导频率附近的边频产生了调幅调频的现象,同时也对电信号产生调制现象;当发生轴承外圈故障时,其故障特征是以外圈故障特征频率为调制信号,对各构件主导频率周围的边频产生调幅调频现象,同时也对电信号产生调制现象。研究结果对退火窑主传动系统健康状态监测与预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退火窑主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断齿故障;轴承外圈故障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07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设计计算
基于势能法的两级斜齿轮系统时变啮合刚度计算与动态特性研究
魏鹏,邓松
2020, 44(9): 51-5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8
摘要:针对多级斜齿轮动力学研究中的时变啮合刚度准确计算与其波动值定量分析等现实问题,以某电动汽车用减速器两级斜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势能法计算不同螺旋角
β
下各级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首次提出由螺旋角等齿轮参数决定的参数
τ
,定量分析表明,当
τ
值越小时,时变啮合刚度波动值
Δ
K
越小。建立包含12自由度的两级斜齿轮系统集参模型,研究不同螺旋角下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当
β
为15°时,系统各项动态性能均较好,此时各级齿轮副的
τ
和
Δ
K
均较小,验证了通过参数
τ
准确预估
Δ
K
进而预判齿轮系统动态性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势能法;时变啮合刚度;刚度波动值;两级斜齿轮;动力学
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齿面通用模型的不同齿廓内啮合章动锥齿轮建模与接触分析
林铮,姚立纲
2020, 44(9): 58-6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09
摘要:内啮合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建立不同齿廓章动锥齿轮模型并进行加载接触分析,利用通用法向基本齿廓建立了假想媒介冕齿轮齿面通用数学模型。根据冕齿轮与章动内啮合弧齿锥齿轮的啮合关系,推导得到适于不同齿廓的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通用数学模型。再以渐开线与双圆弧为法向基本齿廓,分别建立了渐开线和双圆弧两种齿廓的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模型及其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高低功率、不同齿廓的章动内啮合弧齿锥齿轮进行了加载接触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大小对渐开线弧齿锥齿轮的加载接触特性影响较大;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相对于渐开线弧齿锥齿轮具有承载能力更大、传动更平稳的优点。
关键词:齿面通用模型;章动传动;弧齿锥齿轮;渐开线;双圆弧;加载接触分析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1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电动乘用车用两挡变速器匹配设计与仿真分析
陈玉,杨坤,周稼铭,房永,王有镗,王杰
2020, 44(9): 64-7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0
摘要:基于AVL Cruise对直驱方案和两挡变速器方案进行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设计与仿真;根据匹配结果对两挡变速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包括关键零件的参数计算、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方案在各种工况下的电机电流、转矩和电池电流,明确了两挡变速器对整车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工况下,关键零件承受最大载荷时满足强度要求且未发生共振;两挡变速器方案可降低对驱动电机转矩和峰值电流的需求,提高系统效率,从而提高整车经济性,有效增加续驶里程。相关研究可为纯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车;变速器;参数匹配;结构设计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清扫车电动助力变传动比转向系统设计分析
陈丹丹,苏智剑,过雨莊
2020, 44(9): 72-7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1
摘要:针对目前电动助力转向器在中型清扫车上的应用现状,为了解决电机尺寸过大、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变传动比传动的设计方案。以某款车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例,研究了该车所用转向器传动方案及其电机输出力矩变化情况,建立了该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结合清扫车使用工况,确定了齿轮齿条变传动比设计参数,进行了相关计算、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改进效果。采用新的设计方案可直接缩小助力电机的输出力矩变化范围,降低选取的电机功率值,达到了减小电机尺寸,扩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适用范围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变传动比;清扫车;适用范围;节约能源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一种多功能智能医疗床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林宗德,王淑坤,林新英,吕向成,吕志炜,钱正伟
2020, 44(9): 78-8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2
摘要: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问题,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机工程学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医疗床。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驱动与停止功能、姿势变化功能、人机操作界面、辅助生理功能,并设计相应机构。基于Pro/E软件设计医疗床的三维模型,采用Matlab进行理论计算,利用Adams软件对主要机构进行仿真和运动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智能医疗床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医疗床方案可行,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变形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参数设计合理,满足人体工程学。
关键词:智能医疗床;结构设计;参数设计;静力学分析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7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剪式连杆机构撑套机械手的设计与分析
陈延伟,张强,王占礼,张浩,刘万熙
2020, 44(9): 84-8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3
摘要:为了实现柔性硅胶隔离套能够沿预设轨迹自动撑开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剪式连杆机构的撑套机械手。对撑套机械手总体方案和剪式连杆机构进行设计研究,建立剪式连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进行撑爪杆质心运动轨迹仿真,并利用Adams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撑套机械手能够满足轨迹输出要求,撑套过程中无干涉现象且运行平稳,为下一步撑套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撑套机械手;剪式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齿面发生线的斜齿锥齿轮切齿方法探讨
王佰超,路先亭,张澧桐,许镇全,张雪
2020, 44(9): 90-9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4
摘要:对球面渐开线斜齿锥齿轮齿面生成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齿面生成过程中基圆锥相切平面上的发生线在基圆锥上纯滚动生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齿面铣削加工新方法,该方法以圆盘铣刀刀刃端面圆与基平面相垂直相交得到的结交线为齿面发生线,利用齿面生成的相对运动关系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通过对齿面的展成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机床刀具与工件的加工运动过程模型,通过机床三轴联动的方式实现对齿面的切削;设计了斜齿锥齿轮切削试验的装置,通过切齿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锥齿轮;齿面发生线;球面渐开线;铣削加工方法
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8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虚拟腹腔镜手术主操作手工作空间分析与轨迹规划
屈金星
2020, 44(9): 96-10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5
摘要:作为连接手动操作和虚拟手术场景的桥梁,主操作手可再现多种腹腔镜手术动作,在虚拟手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虚拟腹腔镜手术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种6自由度被动式串联结构主操作手;通过运动学运算求得主操作手正运动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对主操作手进行工作空间、轨迹规划分析;根据三维电磁跟踪系统采集的位置信息,对主操作手的运动学性能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主操作手参数设计合理、运动学模型正确,工作空间分析与轨迹规划仿真结果满足虚拟腹腔镜手术的作业需求,为虚拟腹腔镜手术系统和主操作手的运动控制与术前手术规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主操作手;虚拟手术;运动学;工作空间;轨迹规划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4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试验分析
威布尔分布随机载荷下风电机组行星轮系疲劳强度分析
苏明明,穆塔里夫·阿赫迈德,孙光耀
2020, 44(9): 101-10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6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地评估风电机组行星轮系疲劳寿命,根据行星轮系输入转矩与风速的分布关系,编制了不同风速下对应的二参数威布尔随机载荷谱,并用雨流计数法对载荷谱进行统计处理;在ANSYS中对行星轮轮系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齿轮结构应力响应;依据Min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nCodeDesignLife对行星轮系进行疲劳寿命估算。着重分析了风电机组在启动风速、额定风速及年平均风速工况下的行星轮系疲劳寿命,获得各齿轮疲劳损伤状况,为风电机组行星轮系疲劳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星轮系;二参数威布尔分布;雨流计数法;疲劳寿命评估
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1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不同表面粗糙度下动压轴承静特性分析
郭红,宋兰兰,张绍林,何威佩
2020, 44(9): 106-11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7
摘要: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表面粗糙度达到和油膜厚度同一量级(μm)时,表面粗糙度对轴承特性参数的影响不可忽略。为研究粗糙度对轴承静特性的影响,基于M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搭建试验平台,对42CrMo钢的滑动摩擦副进行试验,并建立了考虑表面粗糙度的Reynolds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表面粗糙度下油膜承载力、摩擦阻力以及摩擦因数等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大,摩擦阻力变大、摩擦因数变小;同等载荷下,随着润滑油温度升高,摩擦阻力变小、摩擦因数变小;粗糙度越大,摩擦阻力也越大、摩擦因数越大。
关键词:动压轴承;表面粗糙度;轴承特性参数;Reynolds方程
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夹杂物随机分布特征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雷兵,刘怀举,张文博,李纪强
2020, 44(9): 114-12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8
摘要:齿轮材料中存在非金属夹杂物会显著降低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其作用机理研究可为生产质量的控制和服役性能的评价提供重要指导。为此,建立了含随机分布非金属夹杂物的齿轮副有限元接触分析模型,并基于Brown-Miller多轴疲劳准则研究了夹杂物分布特征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预测了3种不同可靠度下的齿轮接触疲劳R-S-N曲线。结果表明,次表面夹杂物的存在,尤其是夹杂物的聚集,会产生相当大的应力集中,并造成接触疲劳寿命的显著降低;最小疲劳寿命深度主要位于0.35b
H
到0.75b
H
的范围内,其统计分布与对数正态函数的符合度最高,其次为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函数;接触疲劳寿命较好地符合三参数威布尔分布。
关键词:夹杂物;有限元仿真;Brown-Miller疲劳准则;R-S-N曲线
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旋量理论的冗余机械臂运动学奇异性求解和仿真分析
冯新红
2020, 44(9): 122-12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19
摘要:针对7轴协作型库卡机械臂,对其工作空间内机械臂的奇异构型进行求解和仿真分析。首先,建立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得到其DH参数;然后,基于螺旋理论求解机械臂的雅可比矩阵,利用螺旋互反方法求解机械臂的奇异构型;最后,基于可操作度指标和最小奇异值指标,利用机器人工具箱对机械臂末端参考点的灵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轴协作型库卡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存在4种奇异条件。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为后续的机械臂奇异性避免算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模块化机械臂;雅可比矩阵;旋量理论;奇异性
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5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弹流润滑分析
王小龙
2020, 44(9): 128-13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0
摘要:为了研究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润滑性能,在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基于各润滑状态区内近似膜厚和膜厚比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该传动副在整个传动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最小油膜厚度时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传动副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最后,分析了滚柱半径R和喉径系数k对该传动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该传动副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滚柱半径R不宜过大,喉径系数k不宜过小。
关键词: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润滑性能;最小油膜厚度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6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PCA和灰色关联的齿根裂纹损伤程度识别
刘杰,李环宇,赵伟强
2020, 44(9): 133-13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1
摘要:在齿轮齿根裂纹故障检测方面,利用倒频谱分析可以比较损伤程度的轻重,但很难具体量化损伤程度范围。为实现损伤程度的量化检测,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能量法计算含不同齿根裂纹的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响应,并结合损伤检测统计指标进行量化检测,通过PCA算法,对多维损伤检测统计指标进行降维优化后,计算待检目标序列与各个比较状态序列的关联度,用关联度表征裂纹损伤程度。在理论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倒谱分析可有效地识别出齿根裂纹故障,损伤程度越大,倒谱的尖峰幅值越大。PCA与GRA结合算法与GRA算法计算的关联度相比更大,区分度也更加明显。并可以有效地量化待检目标的损伤程度,为齿根裂纹的定量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齿根裂纹;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故障识别;损伤检测
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8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研究
张丙玉
2020, 44(9): 140-14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2
摘要:通过建立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起步动力学模型,并分析车辆起步过程控制策略,提出了动态调整起步目标转速的方法。以冲击度、滑摩功等作为评价标准,在满足车辆起步动态响应的同时提升起步平顺性。以格特拉克某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提高起步品质。
关键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起步控制;冲击度;滑摩功;平顺性;试验验证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9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开发应用
链轮链板舞台驱动装置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周厚金,王雪,汪亚斌,陈毅
2020, 44(9): 147-15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3
摘要:现代舞台多用齿轮齿条驱动装置实现舞台的各种运动。针对刚性驱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和噪声,影响舞台的运动平稳性和工作环境等问题,设计了链轮链板驱动结构。建立了驱动装置的模型,对驱动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和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链轮链板驱动装置具有柔性效果,消除了刚性驱动装置的缺陷,使舞台的传动平稳,噪声降低。该驱动装置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舞台驱动装置;齿轮齿条;链轮链板;优化设计;舞台升降台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差速器齿轮修形
封旗旗,王陶,王良模,夏汉关,董义,王耀祖
2020, 44(9): 153-15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4
摘要:为降低差速器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采用了行星齿轮齿廓修形和偏心螺旋线修形。通过KISSSoft分析了齿廓修形量、螺旋线修形量、螺旋线修形因子Ⅰ和螺旋线修形因子Ⅱ对传动误差峰值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行星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和半轴齿轮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通过Minitab建立4个响应量的回归方程,得到以传动误差峰值差最小、齿面最大接触应力最小以及行星齿轮齿根弯曲应力不大于1 100 MPa为目标的修形方案,修形后传动误差峰值差降低了11.39%,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下降了3.89%,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分别下降了4.40%和5.62%。最后,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修形后的差速器齿轮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数值仿真;齿轮修形;回归模型;多目标优化;疲劳寿命
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6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准双曲面齿轮小轮热滚轧技术的成形缺陷分析与工艺设置
张艳珍,邓静,张青杰
2020, 44(9): 159-16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5
摘要:针对准双曲面齿轮小轮热滚轧成形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热滚轧过程中会出现“突耳”等缺陷。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热滚轧数值模拟仿真,对模具齿轮的转速、进给速度、摩擦因数、温度等因素对滚轧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仿真加工过程以及滚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工艺参数对滚轧成形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组合。热滚轧台架试验表明,合理的工艺参数匹配,能够避免“突耳”、材料流动不均匀等成形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准双曲面齿轮;热滚轧技术;工艺设置;成形规律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机器人远心定位机构的研究
马保平,张帆,张召颖,邹洵,张国胜
2020, 44(9): 165-16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6
摘要:具有远程运动中心(Remote motion center,RCM)的手术机器人在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双平行四边形和双同步带RCM机构的优缺点,提出基于单同步带、单平行四边形的新型远心定位机构。基于Adams和SimMechanics分析新型RCM机构末端不动点的精度和运动空间。仿真结果表明,新型RCM机构在满足手术所需运动空间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不动点精度,机构简单紧凑,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RCM机构;ADAMS运动学分析;SimMechanics;运动空间
1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5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综述
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谢飞,秦永法
2020, 44(9): 169-17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9.027
摘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再生制动控制问题,综述了4种基本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糊控制策略、神经网络控制策略、以及基于上述控制策略的综合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的多种控制策略的热点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理论并融合多种智能算法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和工程应用潜力。
关键词: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
1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45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