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企业动态
展会信息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理事会
会员名录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邀请函
会员风采
年会掠影
广告政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考虑星轮个数及间隙的行星传动动态均载特性
董皓,刘志宇,刘波
2020, 44(6): 1-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1
摘要:为研究星轮个数及间隙对行星传动系统动态均载特性的影响情况,基于集中参数理论,考虑了误差、支撑刚度、载荷及间隙等因素,建立了中心轮浮动式行星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建立了星轮个数、间隙与均载特性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齿侧间隙的变化,均载系数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且齿侧间隙具有补偿作用,减弱了行星轮增多导致的分配不均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均载特性;随着支撑间隙增大,均载系数几乎以恒定速度快速下降后保持不变,且支撑间隙使得系统处于浮动传动状态,具有较好的均载特性;小转矩时,系统对间隙敏感程度高,可以有效缓解误差所引起的分配不均问题;随着转矩增大,误差激励受到抑制,均载性能提高。
关键词:行星传动 动态均载 间隙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2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双激波套筒活齿传动齿形综合及非线性力学性能研究
刘俊,安子军
2020, 44(6): 6-1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2
摘要:根据双激波套筒活齿结构和传动原理,推导出中心轮工作齿廓。以中心轮工作齿廓不发生干涉为前提,建立结构参数的取值联系。考虑啮合副载荷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活齿空心度对变形的影响,建立啮合副非线性力学模型,分析啮合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啮合副为有限长线接触啮合,建立非Hertz接触分析模型,应用数值法求解啮合副的有效接触区和接触应力,分析啮合副的接触疲劳强度和柱销的弯曲疲劳强度。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取值联系和啮合力影响因素可为双激波套筒活齿传动设计提供参考;采用计入空心度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和非Hertz接触模型,可减少线弹性和Hertz理论简化处理产生的误差,使强度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关键词:双激波套筒活齿传动;齿形综合;非线性力学性能;非Hertz接触;强度计算
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40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新型嵌套折展子母网箱机构研究
刘子玉,杭鲁滨,白乐乐,黄晓波,王明远,陈君荣,李苏龙,章鹏程
2020, 44(6): 12-1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3
摘要:网箱养殖是海洋设施养殖的重要战略方向,针对现有深海网箱难以自适应调整养殖区域以优化生态环境、体积庞大难以运输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嵌套折展子母网箱机构,以空间折展机构为网箱支撑母框架,嵌套安装于母框架的平面柔性折展机构为子网箱框架,以闭环钢丝绳驱动网箱折展。研究构成网箱框架机构的三重对称Bricard机构折展关键状态尺度约束类型的演变,揭示机构折展过程中对称面相交共线的几何不变特性,构造以对称面交线为折展轴线的网箱折展驱动机构;进一步建立网箱框架机构运动学方程,通过对称面几何投影解析求解驱动杆转角与网箱折展状态的对应关系。所提出的具有大折展比的嵌套折展网箱机构为深海网箱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深海网箱 折展机构 子母式 尺度约束类型 对称面几何投影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汽车变速器表面涂层齿轮疲劳性能试验与接触强度研究
陈勇,周慧东,臧立彬,傅灵玲,李金锴,毕旺洋
2020, 44(6): 18-2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4
摘要:在齿面制备减摩涂层可以有效地改善接触条件,提高齿轮疲劳寿命。文中主要研究减摩涂层对齿轮接触强度的影响规律。首先,在SRV标准试件表面制备涂层,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获得涂层试件间摩擦因数变化曲线;其次,对无涂层和有涂层的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进行疲劳耐久试验,通过测量得到试验后齿轮的表面形貌特征;最后,根据齿轮非线性弹塑性接触理论,建立粗糙表面的齿轮接触强度分析模型,得出减摩涂层在提高齿轮接触疲劳强度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锰转化涂层通过降低齿轮接触应力从而可以提高齿轮的疲劳耐久寿命;齿轮最大接触应力随粗糙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为涂层齿轮强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汽车齿轮 涂层 分形理论 接触强度 粗糙度
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4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极对数对磁力齿轮转矩脉动的影响
黄章仚,井立兵
2020, 44(6): 25-3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5
摘要:磁场调制式磁力齿轮具有无摩擦、无油污、少维护以及安装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传动装置。从内、外转子极对数比方面对磁力齿轮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传动比的磁力齿轮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输入、输出转矩波形,分析了内转子极对数(P
1
)和外转子极对数(P
2
)对转矩脉动的影响。根据磁场调制原理和空间磁场谐波分布,磁力齿轮两转子转矩脉动受P
1
和P
2
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选择P
1
=4,内、外转子极对数比为1∶n+0.25或1∶n+0.75(n为自然数)的磁力齿轮,可以有效降低转矩脉动。
关键词:磁力齿轮 传动比 极对数 磁场调制原理 转矩脉动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RV减速器动态特性研究
梁全,郑鹏,赵文辉
2020, 44(6): 32-3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6
摘要:针对RV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困难的问题,利用功率键合图理论对某型RV减速器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推导RV减速器的传动比数学公式,给出了RV减速器单传动环路和完整环路功率键合图仿真建模方法。利用20-sim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RV减速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RV减速器的设计建议。该方法对提高减速器的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RV减速器 功率键合图 仿真分析 20-sim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4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传递空间最大化的球面5R并联机构尺度优化
车林仙,陈国旺,杜力,文世坤
2020, 44(6): 37-4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7
摘要:以2自由度球面5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教学优化(Teaching-learning-based optimization,TLBO)算法求解机构尺度优化设计问题。首先,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导机构位置反解方程,再以传动角为机构运动或力传递性能评价指标,进而给出球面5R并联机构的优质传递工作空间(Good transmission workspace,GTW)定义和数值计算方法。以最大化GTW面积为目标,建立机构尺度参数约束优化模型,并用TLBO算法求解该问题。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优化模型和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球面5R并联机构 传动角 传递工作空间 尺度优化设计 教学优化算法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3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一种无侧隙的锥形线齿轮齿面构建方法
何恩义,何迪,吴海华,杜义贤,叶喜葱
2020, 44(6): 44-4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8
摘要:基于空间曲线啮合原理,研究一种无侧隙的锥形线齿轮机构。以圆锥螺旋线作主动齿轮接触线,根据共轭曲线啮合理论,求解与之共轭的从动接触线。建立通过接触点且垂直于主动轮角速度方向的凹凸接触的无侧隙圆截面,并根据截面参数求解主、从动轮的中心线方程。以圆截面沿着中心线扫描构建无侧隙的凹凸接触齿面。共轭的接触线存在于所构建的空间曲面上,并根据截面圆半径和端面圆锥周长讨论极限齿数存在的情况。根据齿面方程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构建的锥形线齿轮机构能够以设计的传动比实现平稳传动过程。在线齿轮啮合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锥形线齿轮齿面构建方法,为正交轴齿轮传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空间曲线啮合原理 线齿轮 圆截面 无侧隙齿面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9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设计计算
具有变拓扑特征的电动开启车门锁构型设计及拓扑描述
白乐乐,杭鲁滨,刘哲,缪宏,黄晓波,郭辉,陈勇,华勇
2020, 44(6): 48-5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09
摘要:车门锁电动开启功能是乘客非接触操作模式进入车辆的物理基础,将引领高品质和舒适安全车门锁系统的发展潮流。针对车门锁内部电动保险、电动开启双支链运动协调以及多运动支链间互不干涉的需求,以现有具备电动保险功能车门锁为基础,基于平面机构拓扑结构综合理论,引入不完全齿轮间歇机构构造了变拓扑电动开启运动链;借助关联矩阵描述了车门锁电动开启支链不同连接状态的拓扑构态。通过研制电动车门锁样机并进行功能测试,验证了基于变拓扑结构电动开启运动链方案在该门锁系统中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汽车智能门锁运动链的构型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汽车电动门锁 拓扑综合 拓扑变换 关联矩阵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5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基于CVT效率的动力性控制策略优化算法
王志红,王剑云,刘士超,严浩,杜常清
2020, 44(6): 54-6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0
摘要:传统的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动力性控制策略以最大发动机功率为控制目标。由于CVT效率在不同负载下变化较大,故控制发动机功率最大并不能保证此时的整车驱动功率也达到最大。为此,设计了矩阵优化算法,以最大整车驱动功率为目标,计算得到各踏板开度及车速下的CVT动力性速比。利用GT-drive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对优化前后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策略使汽车在各个踏板开度下,整车驱动功率和最高车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CVT效率 控制策略 优化算法 GT-drive 整车模型
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六足农业机器人并联腿结构设计与位置分析
谢冬福,罗玉峰,石志新,刘燕德
2020, 44(6): 61-6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1
摘要:基于方位特征集理论(POC),设计并研究了一种1平移2转动(1T2R)六足农业机器人并联腿机构。首先,基于方位特征集方法,综合得到一批满足功能要求的并联腿机构;然后,根据农业实际应用需求,优选得到一种性能优越的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大、控制方便等优点;最后,对优选的机构进行了位置正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正逆解简单,正逆解均可进行解析求解,且正解方程最多具有4组解。
关键词:六足农业机器人 并联腿 结构设计 位置分析
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8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一种亚微米压电柔性微动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张传伟,李妞妞,杨满芝,郭卫,许可俊,葛红玉
2020, 44(6): 68-7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2
摘要:为获得精密直线运动输出,设计一种压电柔性微驱动系统,系统由压电致动器及柔性微动机构组成,在压电致动器驱动下系统具有亚微米级定位精度。基于柔性铰链导向、传动原理,设计了一种精密柔性微动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电柔性微驱动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对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强度分析、动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最大定位误差为0.24 μm)、强度性能好、动态性能优良等优势。研究对微驱动系统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亚微米 压电致动器 柔性 微驱动系统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中医推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张明亮,石志新,罗玉峰,叶梅燕
2020, 44(6): 73-7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3
摘要:首先,针对中医推拿手法中的推法、按法、揉法和滚法,分析了每一种推拿手法的特征,得出要实现这4种推拿手法机构所需的自由度;其次,根据机构所需的自由度,提出了机构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并联机构执行器进行了拓扑结构设计与自由度分析;最后,讨论了并联机构的位置正反解,对并联机构进行了三维建模和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机构不仅结构简单、位置分析求解容易,而且能够满足上述各种推拿手法的要求,为后续中医推拿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推拿机器人;并联机构;位置分析;仿真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针对久坐人群保健办公椅的设计及位置分析
莫玲玲,石志新,罗玉峰,谢冬福,李成武,邹建星
2020, 44(6): 78-8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4
摘要:以人机工程学原理与方法为依据,分析了人体腰关节的结构及运动特性;结合一种四杆运动限定机构,提出了一种能实现人体腰关节运动且具有运动分岔性的三转动混联机构的保健办公椅;并对其进行操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机构处于分岔奇异点时动平台瞬时自由度为3,此时采用冗余驱动的方法可将三转动模式转为两转动模式。最后,推导了混联机构在不同操作模式时的位置正解分析方程,结果证明,该机构具有完全解耦性。
关键词:久坐 保健办公椅 腰关节 运动分岔 混联机构 操作模式 位置分析
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2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齿轮箱双支分扭传动系统实现及转子动力学分析
耿福震,杨林杰,李俞峰,吴鲁纪
2020, 44(6): 84-8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5
摘要:为增加齿轮箱承载能力,提高功率密度,解决齿轮传动中的大功率、大转矩、大传动比问题,设计了齿轮箱双支分扭传动系统。通过人字齿轮实现系统自适应均载分流传动,并通过膜盘挠性联轴器的变形补偿误差解决瞬态偏载问题。利用DyRoBeS软件建立了含有柔性联轴器的双分支分扭传动系统模型,并对系统模型进行转子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分支分扭传动系统能够满足制造要求。
关键词:齿轮箱 双分支 均载 转子动力学
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4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基于RecurDyn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与爬梯运动学仿真
张响亮,张华,熊根,周依霖
2020, 44(6): 89-9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6
摘要:设计一款用于复杂环境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显得更加重要。该机器人采用履带式底盘结构,采用阻尼弹簧减振器作为减振系统,克服了传统履带结构带来的振动问题。对机器人的爬梯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运动方程。在RecurDyn/Track LM模块下,对设计的履带消防机器人进行爬梯过程的仿真分析,得到机器人爬梯所需的驱动转矩;针对仿真试验得出的重心变化曲线,进行了机器人爬梯的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消防机器人 履带式 RecurDyn 仿真 爬梯
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试验分析
钟形谐波齿轮平面啮合的几何条件及杯底应力分析
邢静忠,庞满意,陈晓霞,姚云鹏
2020, 44(6): 96-10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7
摘要:为实现齿轮齿圈的径向平面变形和齿廓间的平面啮合,依据圆柱壳理论的几何方程,提出钟形筒体与齿圈连接处的变形条件;建立参数化钟形柔轮壳体接触模型,迭代求解实现齿圈平面变形的钟形曲线的几何条件,即齿圈中面半径和钟形曲线半径比值与钟形曲线中心角的关系,并用五次样条曲线拟合表达。求解满足齿圈平面变形时筒体和杯底连接处的变形条件,并依据圆形薄板理论提出杯底变形及应力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从动轴半径大于0.65倍杯底半径时,钟形柔轮杯底应力随从动轴半径的增加呈指数级增大;但实现齿圈平面变形的钟形曲线几何条件与从动轴半径无关。
关键词:锥度变形 有限元 柱形壳体 平面变形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可调节太阳能电池板机构分析及运动仿真
崔冰艳,陈鹏,武晓轩,解勇涛,肖仕昊
2020, 44(6): 103-10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8
摘要:根据探月工程航天器能源供应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3自由度的新型可调整航空航天器太阳能电池板的机构,采用2UU-UPU并联机构最为机构原型,对该机构的约束方程和位姿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利用螺旋理论求解出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并通过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进行验证,推出了位置反解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Adams软件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可调太阳能电池板机构数学建模的正确性与三维实体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太阳能板 位姿调节 螺旋理论 运动学分析 2UU-UPU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一种直线导向机构综合及解域分析方法
钱卫香,刘爽,史晓娟
2020, 44(6): 110-11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19
摘要:提出一种连架杆与机架共线位形时的直线导向机构综合及解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运动几何学理论,采用解析几何法解出所有包含鲍尔点的直线机构,可直观表示出机构尺寸及机构运动学属性。通过施加一些工程上所需要的机构运动学约束计算满足这些约束的可行域,根据约束条件舍弃不满足条件的区域,可快速准确地找到工程实用机构,解决机构寻优难的问题。通过开发的直线导向机构综合及仿真软件平台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直线导向机构 解域分析方法 机构综合 鲍尔点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2RPS/2SPS并联机构及运动学分析
周毅钧,陈业富,苏荣海
2020, 44(6): 115-12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0
摘要:基于约束螺旋理论,利用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对2RPS/2SPS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通过空间坐标变换方程和封闭矢量法建立位置反解方程,并在其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中的牛顿迭代法进行位置正解分析。利用虚设机构法建立了1阶影响系数矩阵,并基于Matlab,通过微分法对其进行了数值算例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运算结果相吻合。最后,利用Adams软件对2RPS/2SPS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了前两种方法运算结果的正确性,且表明2RPS/2SPS并联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
关键词:并联机构 自由度 数值分析 Matlab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精密减速器传动误差测量精度分析
张越,张临涛,谈伟
2020, 44(6): 121-12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1
摘要:表征精密减速器传动精度的关键参数是传动误差,但目前针对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传动误差测量精度分析的问题仍处于空白。为此,以RV减速器为测量对象,利用现有的精密减速器性能试验机,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进行表征,对仪器轴系的回转精度、同轴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分析了各误差源对传动误差测量精度影响的程度,计算了各误差源的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精密减速器性能试验机测量精度较高且通过对该试验机进行多组重复性试验,其传动误差测量重复性小于2″,可以满足精密减速器传动误差测量要求。
关键词:精密减速器 传动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
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8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分析
王明凯,樊智敏
2020, 44(6): 126-13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2
摘要:为研究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根据齿轮动力学、载荷分担及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模型,研究混合弹流润滑特性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将动力学模型求解的动载荷应用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求解摩擦因数等参数;将摩擦因数重新代入动力学模型,研究双渐开线齿轮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考虑摩擦学与动力学耦合作用对齿轮动力学行为影响较显著;低转速时,动载荷作用下摩擦因数及油膜厚度分布与稳态载荷作用时近似,转速增大时,摩擦因数及油膜厚度分布波动明显。
关键词:双渐开线齿轮;齿轮动力学;载荷分担;弹流润滑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绳驱动仿腕关节的绳索拉力分布和动力学分析
桂和利,王兆东,曹毅
2020, 44(6): 134-14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3
摘要:为模拟人臂腕关节的结构功能,提出了有别于传统仿生关节的3自由度绳驱动并联结构,即动平台与静平台通过一球副连接实现腕关节的转动功能。绳索的引入给机构带来建模和控制上的难度。首先,忽略绳索重力特性,采用Lagrange法建立其标准动力学方程。同时,考虑绳驱动的冗余特性和绳索的单向受力性,提出了绳张力分布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得到了绳拉力分布。其次,针对腕关节存在的绳索质量对机构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绳质量的悬链线动力学模型。最后,对两种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比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绳驱动 刚柔耦合 拉力优化 动力学 悬链线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9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开发应用
改进灰狼优化模糊核聚类在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郑小霞,钱轶群,王帅,赵坤
2020, 44(6): 142-14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4
摘要:为准确地辨识已知、未知故障类别,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核聚类模型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将模型初始聚类中心和核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采用改进型灰狼优化算法寻优求解。改进型灰狼优化算法中引入莱维飞行策略和非线性收敛向量,能够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与精度,从而获得最佳分类结果下的各聚类中心和核参数;然后,根据待测样本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核空间样本相似度,先判断样本是否属于已知故障,再诊断故障类别;最后,通过模拟风电齿轮箱的故障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灰狼优化算法 莱维飞行 模糊核聚类 风电齿轮箱 故障诊断
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RV40E精密减速器的回差检测方法研究
赵大兴,秦园,吴贵铭,李西兴,刘红帝
2020, 44(6): 149-15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5
摘要:双向传动误差法是基于传动误差检测的动态连续回差检测方法。为解决传统滞回曲线静态检测RV减速机存在的拟合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滞回曲线法,通过改变检测步骤使测量数据形成连续闭合的曲线,规避了数据拟合造成的测量结果误差。对比分析滞回曲线与双向传动误差法检测回差,在相同转矩下,前者测得的是某一啮合点对应的回差,后者测得的是回差的变化曲线;在不同载荷下,前者测得的是回差随转矩的变化曲线,后者测得的是回差变化的曲线簇,不仅反映了回差随啮合位置的波动,也反映了回差随载荷的变化。以RV40E样机进行测试,改进的滞回曲线法在静态检测中表现良好,但是,滞回曲线法测得的回差始终在双向传动误差法所测回差波动区间内。实验数据表明,双向传动误差法测量自动化程度高,时间缩短了25.44%,回测检测效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滞回曲线;拟合误差;双向传动误差;回差检测
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2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激光精密测量方法的研究
訾豪,宋爱平,储月刚,周叶,于晨伟
2020, 44(6): 155-15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6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测量方法与装置。根据最小二乘法将被测斜齿轮端截面上的采集点拟合成一段平滑曲线(齿廓),求出该曲线与分度圆的交点位置,依次进行若干个端截面的测量,得到同一个轮齿不同截面上齿廓与分度圆的若干个交点位置,再经直线拟合,利用坐标法计算出直线的斜率,可得到斜齿轮的螺旋角。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齿轮测量方法可有效提升斜齿轮螺旋角测量的精度与效率,也适用于斜齿轮各项误差的精密测量。
关键词:斜齿圆柱齿轮 激光精密测量 螺旋角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6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大模数齿条深层渗碳工艺及畸变控制的试验研究
李宝奎,卢金生
2020, 44(6): 160-16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7
摘要:齿条是超重型岩巷掘进机回转装置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回转装置的承载力、抗冲击能力及抗震性,决定了掘进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结合齿条使用性能要求、结构特点和热处理工艺难点,对岩巷掘进机回转装置中的32 mm大模数回转齿条的深层渗碳淬火工艺、组织和畸变控制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渗+扩散的多段渗碳工艺使齿条渗层深度达5.5 mm,通过工装、工艺控制,齿条弯曲变形量为0.8~1.4 mm,并有效控制了硬度及金相组织。
关键词:大模数 齿条 深层渗碳 畸变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7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转速附件传动齿轮动态传动误差测试方法
楼江雷,马智,雷敦财,贺玲
2020, 44(6): 164-16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8
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齿轮高温、高转速、重油雾的实际工况,基于磁栅传感器信号4倍细分辨向原理,设计开发了齿轮动态传动误差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磁栅传感器同步测量主动轮和被动轮实时转角,通过NI高速采集卡、磁盘存储阵列和LabVIEW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实时采集、存储高速数据。最后,采用数字计数法计算得到齿轮动态传动误差曲线。该系统测量转速可达40 000 r/min,比其他同类测试系统的适用转速提高了1倍,为后续更高转速的附件传动齿轮振动机理分析和齿面的修形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齿轮动态传动误差 磁栅 4倍细分 LabVIEW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5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齿轮副法向侧隙测量与计算的新方法
宋树森,杨连波,谢嵩松,杨晓,王鑫,汤海川
2020, 44(6): 168-17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29
摘要:按照GB/Z 18620.2—2008对齿轮副法向侧隙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给定工作中心距的情况下,计算出齿轮副法向侧隙常数
c
。固定齿轮副中的一个齿轮,利用最大转角测量设备对另一个可转动齿轮的最大转角
θ
进行测量。齿轮副法向侧隙值由法向侧隙常数
c
与最大转角
θ
的乘积计算得出。以测量和计算某发动机用平衡轴总成齿轮副的法向侧隙为例,介绍测量设备,说明该设备可以用于测量封闭空间内齿轮副法向侧隙,并介绍了测量和计算的实现方法。说明测量误差来源并计算出测量误差大小。与塞尺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多次测量同一啮合齿的法向侧隙,确认基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关键词:齿轮副 法向侧隙 转角 一致性 封闭空间
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发动机正时链条磨损性能研究
尹子明,李加旺,曹超,武道
2020, 44(6): 172-1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6.030
摘要:通过对正时链条失效模式分析,找到了导致链条伸长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加速疲劳试验台进行验证,渗钒销轴链条的抗磨损性能优于碳氮共渗和渗铬销轴链条;采用渗钒销轴链条后,解决了某发动机项目开发初期的链条伸长问题。该试验方法和结论对发动机链条系统开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正时链条 磨损 渗钒 加速疲劳
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43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0-2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