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11
    本期电子书

      理论研究

    • 杨博会,曹雪梅,佘定君,田皓阳
      2020, 44(11): 1-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1
      摘要:通过齿面方程精确计算齿面网格节点坐标,根据网格节点密度要求,均匀划分网格节点,对齿根过渡曲线网格进行加密处理,直接导入有限元软件生成精确的弧齿锥齿轮啮合传动的有限元模型。设计了具有不同几何传动误差的齿面,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轮齿承载接触分析,分析了不同几何传动误差的齿轮副的接触应力、承载传动误差;基于模态叠加法对弧齿锥齿轮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得到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对比结果表明,在载荷200 N·m的工况下,随着几何传动误差的增大,边缘接触程度减小,承载传动误差上下幅值波动减小44%,且对应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减小,有效减小了变形和振动。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承载传动误差;几何传动误差;振动加速度;边缘接触   
      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张佩,吴先攀,徐宏明,杜常清,何彪
      2020, 44(11): 7-1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2
      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混合动力重型货车的节油潜能,设计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重型货车准静态整车模型,并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函数,以电池荷电状态为状态变量,以混合动力系统转矩分配比例系数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动态规划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中国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测试工况C-WTVC进行了整车仿真分析;最后,基于动态规划的仿真结果,提取了改进的规则,并在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进行了C-WTVC工况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基于动态规划的能量管理策略能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3.9%,基于改进规则的控制策略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了2.6%,验证了改进规则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重型货车;动态规划;能量管理策略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9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张文博,刘怀举,朱才朝,魏沛堂
      2020, 44(11): 14-2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3
      摘要:齿轮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对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齿轮的疲劳性能,研究齿轮中的夹杂物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机理很有必要。为此,建立了含夹杂物的齿轮副的有限元模型,基于Brown-Miller多轴疲劳准则预测了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主要探究了夹杂物的尺寸、弹性模量、深度以及夹杂物排列方式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夹杂物尺寸的增大加大了应力集中区域;夹杂物和基体的弹性模量相差越大危害越大;当夹杂物位于约0.49倍接触半宽深度时危害最大;两临近夹杂物的排列角度和间距对解除疲劳强度也有影响,两夹杂物距离越近,应力集中效应越明显,危害越大。  
      关键词:风电齿轮;夹杂物;有限元仿真;Brown-Miller准则;寿命预测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3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夏建芳,何启成,刘董洋,高放军
      2020, 44(11): 21-2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4
      摘要:星轮传动减速器核心传动单元为少齿差多齿啮合轮系,涉及齿轮多齿弹性接触啮合、轴孔接触、曲轴旋转等传动关系,齿轮运动存在定轴转动和复合转动(自转与平动),力学、运动学关系较为复杂,在强度、形变等计算上无相关理论。为了获取齿轮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基于力学理论与计算力学仿真方法,在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前提下,探索了多齿啮合轮系复杂力学行为下的有限元物理模型的简化方法,以及曲轴和轴承的简化、轮齿网格划分、接触收敛等仿真问题的处理方法,并以实例展示了仿真过程。结果表明,星轮传动案例存在多齿接触弹性啮合现象,且接触齿对数符合预期,仿真求得轮齿的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表明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其仿真技术对星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改进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星轮传动;多齿啮合;连接器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1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李永华,魏武松,张旭
      2020, 44(11): 27-3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5
      摘要:针对多因素影响下齿轮修形量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齿轮修形量进行优化。首先,综合考虑轴和轴承的影响,对齿轮传动装置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对齿轮模型的传动线性误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和单位法向载荷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齿轮修形方式,进行复合修形;其次,根据模型参数及分析结果,确定各修形参数的范围,对修形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最后,运用粒子群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寻优,得到齿轮最佳修形量。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能精确地拟合齿轮修形参数与最大接触应力的关系;利用粒子群算法得到的最佳修形量进行齿轮修形,能够使齿轮啮合过程的最大接触应力减小、传动误差减少,偏载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复合修形;正交试验法;多项式响应面;粒子群算法   
      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况增平,佟庆彬,杜婧,赵秀永
      2020, 44(11): 34-4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6
      摘要:由于滚动轴承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场景复杂多变,早期的滚动轴承故障容易被高强背景的噪声所掩盖,传统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效果不理想。针对现有共振稀疏分解方法的品质因子手动选取不严谨的问题,提出蛙跳算法优化参数模型,将品质因子进行蛙跳算法优化,再将得到的最优品质因子组合输入到共振稀疏分解模型中进行处理,得到低共振分量,将低共振分量进行Hilbert解调分析。设定低共振分量的峭度值最大为目标,进行蛙跳迭代寻优,最终实现了故障频率的识别。  
      关键词:滚动轴承;共振稀疏分解;品质因子;蛙跳算法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5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设计计算

    • 刘书宏,谭儒龙,郭晓东
      2020, 44(11): 41-4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7
      摘要:针对传统共轭曲面啮合交错轴齿轮传动难以完成全周期接触特性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交错轴齿轮设计分析方法。应用微分几何学、齿轮运动学和共轭曲线啮合理论,推导了共轭曲线交错轴齿轮的一般数学模型,进行了齿轮模型的齿面曲率分析和齿面啮合分析,并给出了样例。研究结果对重载高效交错轴齿轮的设计与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轭曲线接触;交错轴齿轮传动;数学模型;齿面曲率分析;齿面啮合分析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8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苏睿,李刚俊,李华志,刘平平,黄杨森
      2020, 44(11): 49-5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8
      摘要:分别计算了齿轮副的啮合点在节点左右两侧的瞬时啮合效率,按啮合线长度进行积分,得到齿轮副在啮入至啮出过程的平均传动效率表达式,该表达式的自变量包括主动轮齿数z1、传动比i、摩擦因数f以及压力角α。分别针对单级圆柱直齿轮传动和二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啮合过程平均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惩罚函数外点法计算,参照优化结果设计并制造了一台二级圆锥-圆柱减速器,在不同试验项目下进行检验,其传动效率不低于94%,验证了参数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瞬时啮合效率;单级圆柱齿轮;二级圆锥-圆柱齿轮;优化计算   
      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6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雷翔鹏,唐术锋,梁威,郭子瑞
      2020, 44(11): 53-5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09
      摘要:针对欠驱动机械手多模式抓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指可拆卸、具有复合抓取功能的欠驱动机械手。为了研究欠驱动手的抓取性能,分别研制了一种弹簧自适应3指节手指机构和一种双四连杆3指节手指机构,两种手指机构均使用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手指的性质对欠驱动机械手的抓取稳定性影响很大,对欠驱动机械手单个手指的属性进行分析,分析了关节接触点位置及接触力对抓取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接触力及力矩平衡的研究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抓取稳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欠驱动机械手;手指机构;优化设计;接触力;抓取稳定性   
      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6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钟童童,石志新,罗玉峰,谢冬福,莫玲玲
      2020, 44(11): 59-6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0
      摘要:设计了一种膝关节自适应康复器,该康复器由摆动导杆和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成。依据人机工程学,通过对人体膝关节运动特点的分析,确定了自适应康复器中大小腿杆长度范围。为实现对人体膝关节伸曲角度的自适应调节,以复数矢量法为基础,建立了机构运动学模型。根据运动学方程,得出了膝关节伸曲角度与机构中可移动机架高度的关系式,确定了机构的尺寸。对自适应康复器与传统的康复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串联式康复器和传统的康复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特性均满足膝关节康复器伸曲角度,但串联式组合膝关节康复器运动平稳性更好。  
      关键词:膝关节康复器;自适应;运动平稳性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3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杨岩松,罗玉涛,许晓通
      2020, 44(11): 66-7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1
      摘要:针对无人驾驶车辆所需的线控底盘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楔形传动的新型电子机械线控制动器,并提出了楔形传动角优化设计方法;对该制动器进行了参数设计与三维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和Adams中搭建了该线控制动系统的联合仿真虚拟样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制动器跟踪控制性能良好,紧急制动工况下制动协调时间为0.19 s,制动卸载时间为0.3 s,稳态误差精度为1.2%。相比国家与行业标准以及传统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该新型制动器加载卸载速度大幅领先,跟随性能好,适合线控底盘系统使用。  
      关键词:线控制动;楔形传动;虚拟样机;仿真分析;优化方法   
      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30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聂建军,禹英杰,鄢鸿桢
      2020, 44(11): 73-7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2
      摘要:为了满足安装空间紧张的工业自动化场所的需要,以NGWN(II)型(3Z)行星齿轮机构为主传动机构并结合定轴轮系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机构组成混合传动方案,开发了结构紧凑的小型电动执行机构。为了加快设计进程,减少人工计算工作量,以体积和效率为设计目标,建立了行星齿轮机构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得到了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动执行机构的三维模型,并最终完成了该电动执行机构的生产制造。结果表明,对模数较小的NGWN(II)型(3Z)行星齿轮机构,以各齿轮副或其中两个齿轮副的标准中心距的平均值作为公用实际中心距,计算出的各齿轮变位系数更为合理,设计结果也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关键词:电动执行机构;渐开线行星齿轮;变位系数;优化设计;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6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30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荣雪媛,周虹,官春林
      2020, 44(11): 80-8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3
      摘要:在由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的微位移定位系统中,桥式位移放大机构常用来放大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输出位移。为获得更高的位移放大倍数,改善桥式机构安装不良易产生寄生位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位移放大机构,该机构是由桥式机构与两个对称布置的Scott-Russell机构组合而成的两级位移放大机构。通过刚度矩阵法建立机构的静力学模型,推导了机构的位移放大比及刚度计算公式,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固有频率,并利用有限元仿真法分析机构建模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组合式机构的位移放大比为6.11,输入刚度为12.58 N/μm,输出刚度为0.11 N/μm,固有频率为532.52 Hz,与理论值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放大机构;柔性铰链;刚度矩阵;有限元仿真   
      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李玉龙,范钧,李秀荣,臧勇
      2020, 44(11): 85-8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4
      摘要:为齿轮构建了适用于任意齿廓类型的轮端面积统一计算模型。首先,基于完全相同的两齿轮间的共轭关系,分析出轮端面积由节圆面积加上共轭面积减去最小顶隙面积三方面的计算组成;其次,依据共轭齿廓的几何关系,重点给出共轭面积最简单的无误差计算式和最小顶隙面积采用部分滚刀面积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对渐开线直齿轮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节圆面积远大于共轭面积和最小顶隙面积,但最小顶隙面积的计算方法决定了轮端面积的计算精度;计算误差仅为0.24%,可用于渐开线齿轮端面积的高精度计算;得出共轭面积公式可无误差地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啮合齿廓和泵容积利用系数精确计算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齿轮;轮端面积;节圆面积;共轭面积;最小顶隙面积;齿数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2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于济群,刘宁,吕琼莹
      2020, 44(11): 89-9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5
      摘要:为了协助上肢功能受损的肢体残障人士,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外骨骼型机器人,称为上肢运动辅助机器人外骨骼,以减轻日常上肢运动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首先,在人机工程学上对整个可穿戴机器人进行设计建模。通过对外骨骼上肢运动学模型,建立D-H坐标,并应用拉格朗日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求解出各关节的理论驱动转矩值。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机器人进行仿真,通过规划末端与能动轨迹和速度设定,得到各关节的转矩、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逆向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上肢外骨骼;Adams仿真;动力学;Step函数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孙建伟,孙道昊,栾亦鹏,刘文瑞,宋广生
      2020, 44(11): 94-9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6
      摘要:为克服普通车轮结构在非结构化地形上越障能力和腿式机器人在结构化地形上移动速度方面的不足,基于张拉整体结构自适应、自稳定、柔性的结构优势,提出一种创新型张拉变径步行轮式结构。通过分析两杆三索平面张拉整体结构,设计出该变径步行轮的基本张拉步行单元,结合最小势能原理对张拉变径步行单元进行运动学分析,利用Matlab得出步行轮结构参数和张拉变径步行轮展收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张拉变径步行轮展收比最优原则确定步行轮轮毂结构和传动限位机构,利用Catia软件建立张拉变径步行轮的结构模型;构建Adams步行轮构仿真模型,确定张拉变径步行轮的运动姿态特征并进行运动学仿真模拟分析,得到张拉变径步行轮半径随时间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张拉变径步行轮能够实现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行走,可以在轮式模式和步行模式中进行模式转换,从而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可变径;步行轮;张拉整体;自适应性;柔性机构   
      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7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李学鋆,梁爽
      2020, 44(11): 100-10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7
      摘要: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传动比为定值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无电机助力时系统传递效率低,驾驶员体力消耗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比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首先,通过动力学模型分析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传递效率低的原因,提出系统设计方案;然后,设计了一种连续可导的变传动比曲线函数,并对系统中的非圆齿轮进行设计;最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改进方案进行分析,对驾驶员体力消耗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后驾驶员体力消耗量降低了9.15%,证明了改进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差动轮系传动机构;变传动比;非圆齿轮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5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验分析

    • 刘靖,倪艳光,张文虎,邓四二
      2020, 44(11): 105-11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8
      摘要:涡轮泵支承轴承由于在超低温环境下工作,其保持架兜孔通常为椭圆形。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保持架兜孔形状为椭圆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方程组,研究了不同工况参数及不同结构参数对保持架打滑率和摩擦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架打滑率随轴承转速、径向游隙以及兜孔轴向间隙增加而增加;随轴承载荷、引导间隙及保持架兜孔周向间隙增加而减小。摩擦功耗随轴承转速、轴向载荷、引导间隙、兜孔周向间隙以及轴向间隙增加而增加;随径向载荷和径向游隙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超低温;保持架;动力学;打滑率;摩擦功耗   
      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66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王翔,朱波,姚明尧,张农,刘锡健,张志行,张世宇
      2020, 44(11): 112-12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19
      摘要:在分析某电动汽车减速器内元件的产热与传热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MEsim软件某电动汽车减速器热网络仿真模型,假设在充分润滑情况下,完成了高温高负荷不同车速工况条件下的减速器热平衡仿真。应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分析了不同润滑油油量时减速箱的搅油流场,在此基础上,对减速器热网络模型中的对流换热热阻模块进行修正,分析得出减速器最佳润滑油油量。修正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减速器在高温高负荷工况下,较少的润滑油油量会导致减速器齿轮系处于欠润滑状态,致使齿面温度较高。将热网络法与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相结合,为电动汽车减速器润滑效果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电动汽车;减速器;热平衡;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1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文世坤,车林仙,杜力,陈国旺
      2020, 44(11): 121-12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0
      摘要:提出一种对称三移动一转动(3T1R)4-PRPaU并联机构。根据杆长条件,建立机构位置正解模型,再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并运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推导出机构位置逆解解析表达式,运用机构位置逆解验证机构位置正解的正确性。运用矢量法推导出机构速度、加速度表达式,给定机构尺度参数,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同时,运用Adams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Adams运动仿真曲线与Matlab数值仿真曲线一致,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关键词: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矢量法;Adams仿真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4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薛璇怡,庞新宇
      2020, 44(11): 127-13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1
      摘要: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面存在识别率低、特征提取操作繁琐等问题。为提高行星齿轮箱的诊断效率,提出基于一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的故障诊断方法,将原始信号直接输入到网络中进行诊断。通过对行星齿轮箱行星轮5种故障信号进行训练验证,精度可达100%,且在诊断精度和效率上优于其他常用算法。  
      关键词:1-DCNN智能诊断;特征提取;行星齿轮箱   
      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2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王绪虎,王东飞,吕泮功,马骋天,窦小鹏,张妍坤
      2020, 44(11): 134-13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2
      摘要:对同批次生产的齿面未磷化和齿面磷化直齿圆柱齿轮分成未磷化齿轮组;单磷化齿轮组和双磷化齿轮组,分别在齿轮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胶合性能试验;同时,利用齿轮测量中心D80检测的试验齿轮的螺旋线曲线来准确计算胶合面积和胶合沟痕的深度。试验表明:在相同运转条件下,磷化齿轮出现胶合失效时的加载转矩远大于未磷化齿轮的;磷化齿轮出现胶合失效时的运转次数远多于未磷化齿轮的。由此得出,齿面磷化能显著提高齿轮的抗胶合性能。  
      关键词:圆柱齿轮;齿面磷化;抗胶合;接触疲劳试验机   
      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吴定会,方钦,吴楚宜
      2020, 44(11): 139-14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3
      摘要:针对风电机轴承历史运行数据来源单一、数据量少,导致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性能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生成与迁移学习的轴承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于轴承数据集中存在类不平衡、数据稀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限机制的数据生成方法,采用与轴承驱动端同轴的桨叶端数据为模板产生足量的生成数据,结合真实数据作为源数据集;然后,根据数据的时序关联性和小样本的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和双向门限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方法,先用源数据集在训练网络上训练获得源模型,再用少量驱动端数据作为目标数据集对其进行微调(Fine-tuning)获得目标模型;最后,对目标模型全连接层的输出采用Softmax函数进行故障诊断。实验表明,提出的故障检测方法在目标集小样本数据的场景下平均精度达到99.67%,分类效果明显,泛化能力强。  
      关键词:风电机轴承;小样本;数据生成;门限机制;迁移学习;微调;故障诊断   
      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9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黄孝慈
      2020, 44(11): 145-15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4
      摘要:为了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双模式多级齿轮动力传动机构扭转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基于SIMPACK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施加激励和设置输出通道,构建了扭振仿真系统。应用扭振仿真系统分析了多级齿轮传动机构的振型,并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扭振仿真系统振型分析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的传动系统固有频率以及噪声实验获得的主噪声频率一致,证明了构建系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阻尼减振器的阻尼、刚度的变化等目标优化参数对多级齿轮传动机构产生的扭转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扭转减振器参数调整在适当范围内,对多级齿轮传动机构部分阶次的扭转振动有较好的衰减作用。  
      关键词:双模式;齿轮;传动机构;扭振特性   
      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1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开发应用

    • 蒋闯,苏建新,温维国,韩正阳,邓静
      2020, 44(11): 152-15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5
      摘要:法兰突缘叉是汽车车桥的关键零部件,其端齿齿面的加工精度影响着车桥乃至整车的可靠性。对突缘叉端齿齿面计算与加工技术进行研究,以能够实现基于测量机的齿面测量与修正为目的,完成了齿面计算与偏差修正理论的构建,引入实例实现了突缘叉端面齿齿面的加工仿真,通过理论齿面与仿真齿面的过切量与残余量比较,验证了齿面计算的准确性;开展了突缘叉端面齿齿面实验加工,验证了齿面修正理论的正确性。为企业对突缘叉端面齿的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突缘叉端面齿;齿面计算;齿面偏差修正;仿真加工;实验验证   
      1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8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占锐,程华国,徐康,贾继勇
      2020, 44(11): 157-16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6
      摘要:针对轻型商用车集成式电驱动桥试验需求,研制了轻型商用车集成式电驱动桥试验台架。参考传统驱动桥和电机试验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集成式电驱动桥的试验方法。利用研制的试验台和建立的试验方法完成了集成式电驱动桥性能、疲劳等试验,为设计和制造部门提供了试验技术支持。  
      关键词:集成式;电驱动桥;试验台;试验方法   
      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5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邱忠良,王思明
      2020, 44(11): 162-16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7
      摘要:针对刮齿加工内齿轮过程中因轴交角误差导致的齿轮加工偏差问题,建立了刀具进给方式下刀具与工件间的运动关系;通过建立齿廓偏差和齿廓跳动与刀具和工件的转速、刀具进给速度、刀具螺旋角、轴交角以及轴交角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轴交角正误差下齿廓偏差和齿廓跳动的产生机理;最后,在误差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刀具和工件的转速、刀具进给速度、刀具螺旋角以及轴交角的变化对齿廓偏差和齿廓跳动的影响,从而为刮齿加工中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刮齿机;轴交角;齿廓偏差;齿廓跳动   
      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 许爱芬,贾巨民,陶泽南,杨超
      2020, 44(11): 166-17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8
      摘要:基于差速器的可靠性要求,设计了差速器试验台架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研制了差速器试验专用台架,并依据行业标准进行了高速低扭和低速高扭两种工况的可靠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试验运行状态与试验要求相符,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完全满足差速器可靠性的测试需求,为差速器可靠性试验的规范进行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差速器;可靠性试验;试验台架;行业标准   
      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综述

    • 黄剑飞,王建华,靳迪,王宗泽
      2020, 44(11): 171-1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11.029
      摘要:电驱动桥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辆的性能。针对单挡电驱动桥及多挡电驱动桥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分别说明了单挡及多挡电驱动桥的基本结构;然后,总结了多挡电驱动桥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比了单挡及多挡电驱动桥的优缺点,明确了多挡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多挡化的同时,提高集成化程度是未来攻关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单挡电驱动桥;多挡电驱动桥;结构多挡化   
      9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924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