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企业动态
展会信息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理事会
会员名录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邀请函
会员风采
年会掠影
广告政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9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RV-E减速器的装配序列规划研究
赵海鸣,蔡进雄,付彪,赵波
2019, 43(9): 1-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1
摘要:以RV160E(Rotate Vector)为研究对象,对RV-E减速器的装配序列进行研究。通过对RV160E子装配体和聚族零件进行划分,建立了装配模型图、装配关联图及装配关联矩阵。应用割集理论对RV160E的装配序列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约束条件,得出8条理论可行装配序列。然后,通过SolidWorks进行装配序列仿真和干涉检查,将可行装配序列范围缩减到4条。最后,完成RV160E的整机装配,并对其进行了效率和回差测试,验证了所得4条装配序列的可行性。
关键词:RV减速器;装配序列;分层装配;关联图
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1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等-变速齿轮传动的啮合理论及其主动设计方法研究
王建,范健明,冯勇
2019, 43(9): 9-1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2
摘要:在变速输纸机构和纺织机械中,要求主动齿轮转动1周时,从动齿轮能够输出多种运动形式。将从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含有周期性的等速和变速运动的齿轮定义为等-变速齿轮,研究了其主动设计方法。根据曲线的光滑特性和节曲线封闭条件,推导了等-变速齿轮的节曲线方程;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了I型和II型等-变速齿轮的节曲线,利用Croe软件,给出了其装配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结果与预先给定的曲线形状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从动齿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曲线,可以对等-变速齿轮的节曲线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非圆齿轮;等-变速齿轮;主动设计;节曲线;加速度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齿面磨损及轴承间隙对齿轮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王凯达,张瑞亮,王铁,周亚田,王飞
2019, 43(9): 15-21.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3
摘要:齿面磨损及轴承间隙是影响齿轮系统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为揭示齿面磨损及轴承间隙对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影响,建立了6自由度弯扭耦合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齿面磨损、轴承间隙、摩擦及齿侧间隙等因素。通过Runge-Kutta法对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并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齿轮由未磨损状态转变为轻微磨损状态时,齿轮系统动态传递误差振幅减小,振动减小;随着齿面的不断磨损,到达严重磨损时,动态传递误差振幅增大,振动加强;齿轮动态传递误差的振幅随着轴承间隙的增大逐渐增大,同时系统发生谐振现象,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齿面磨损;间隙;啮合刚度;动态响应;动态传递误差
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5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含铰间隙RRR-RRP六连杆压力机机构动态仿真向量键合图法
王中双,韦晶,尹久政
2019, 43(9): 22-2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4
摘要:针对含铰间隙RRR-RRP六连杆压力机机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向量键合图法。在考虑旋转铰间隙及复合铰的条件下,建立了含铰间隙RRR-RRP六连杆压力机机构向量键合图模型。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了机构向量键合图模型的微分因果关系给计算机自动建模所带来的代数困难。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含铰间隙RRR-RRP六连杆压力机机构动力学计算机自动建模及仿真,分析了运动副间隙对刀具加速度、机构构件角加速度、质心加速度及运动副约束反力的影响,说明了所述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向量键合图;动态仿真;铰间隙;复合铰;RRR-RRP六连杆压力机机构;微分因果关系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9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单级齿轮副弯扭耦合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刘荣菊,陈福忠,石永军,赵永盛
2019, 43(9): 28-3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5
摘要:以直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时变啮合刚度、综合误差、齿侧间隙和输入转矩等因素的6自由度弯扭耦合非线性振动模型。结合分岔图和庞加莱映射图,研究了齿侧间隙、输入转矩以及二者耦合作用和主、从动轮轴承支撑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输入转矩一定时,随着齿侧间隙不断增大,系统通过分岔和激变从单周期响应过渡到混沌;齿侧间隙一定时,随着输入转矩不断增大,系统通过倒分岔和激变从混沌过渡到单周期响应;当输入转矩较大时,齿侧间隙对系统响应影响很小;支撑刚度较大系统响应稳定,并且从动轮轴承支撑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影响较大。
关键词:齿侧间隙;输入转矩;支撑刚度;弯扭耦合;振动特性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弧齿锥齿轮真实齿面静态无负载传动误差及其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陈志胜,陈思雨,唐进元,彭山东
2019, 43(9): 35-4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6
摘要:以一对弧齿锥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脱离齿面方程的真实齿面静态无负载传动误差模型。该模型以三坐标仪测量的齿面点为基础,通过插值形成离散点齿面,再做接触分析得到静态无负载传动误差。用该模型得到的理论齿面静态无负载传动误差与经典接触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计算了真实齿面的STE。建立了弧齿锥齿轮副的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在该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转子、负载以及时变啮合刚度和齿侧间隙等影响因素。将理论齿面和真实齿面静态无负载传动误差以离散点的形式引入动力学模型中,对比了两者对弧齿锥齿轮副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真实齿面STE;弧齿锥齿轮;接触分析;动力学模型;动态特性
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7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步行式加工机器人解耦并联机械腿构型综合
陈佳丽,许勇,刘文彩
2019, 43(9): 41-4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7
摘要:结合螺旋理论、机器人的实际功能应用以及机械腿的运动变换矩阵,综合出了转动完全解耦、移动部分解耦的PUPR-PUPR-PRP
A
S机械腿构型。首先,分析了步行式加工机器人的功能应用,分析出机械腿在功能应用中需要的自由度;再根据自由度数确定了机械腿所需的支链数目及自由度在支链上分布;然后分析机械腿运动螺旋及约束螺旋,结合机械腿运动解耦的目的,得出使动螺旋来确定驱动螺旋,同时结合功能应用需求对机械腿支链进行了构型综合。根据支链间搭配原则及机械腿功能应用条件等,在综合出的支链中选取并确定机械腿初步构型。最后,先对机械腿单自由度关节副之间进行复合简化,分析简化后的运动变换矩阵,将第三条支链进行进一步改进,确定最终机械腿构型。
关键词:步行式加工机器人;加工模式;步行模式;解耦性;运动变换矩阵
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1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设计计算
非接触式章动减速电机结构设计与磁场仿真
单夏祺,姚立纲,楼梅燕,陈怡呈
2019, 43(9): 50-5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8
摘要:针对现有机器人谐波减速电机柔轮刚度较弱,存在较多机械摩擦的问题,结合章动减速运动与磁力啮合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章动减速电机。阐述了其结构特点与传动方式,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及参数选择。利用Maxwell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减速电机的内部磁场特性与矩角特性。
关键词:章动传动;磁力啮合;减速电机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考虑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涛,何泽银,殷时蓉,孙世政
2019, 43(9): 54-59.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09
摘要:针对直齿轮副啮合过程存在时变摩擦问题,建立直齿轮副啮合模型,推导齿轮副在啮合点处的相对滑动速度、卷吸速度、滑滚比、综合曲率半径及轮齿接触压力,研究单双齿交替啮合过程中单齿承载变化下的齿面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基于势能法推导计及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解析式,分析无摩擦力、定摩擦力和时变摩擦力作用下直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时变摩擦作用下齿轮模数、齿宽、压力角、粗糙度、输入转矩等参数对直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变摩擦因数在单双齿交替啮合区发生突变,在节点处趋于0;摩擦力作用下单齿刚度在啮入阶段将增大,啮出阶段将减小;定摩擦力作用使啮合刚度在节点处发生突变;时变摩擦力作用使啮合刚度在单双齿交替啮合处发生突变,在节点处与无摩擦时变化规律一致;齿轮副啮合刚度随模数、齿宽增大而增大,随压力角增大而减小;啮合刚度变化量随齿面粗糙度增大而增大,随输入转矩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直齿轮副;时变摩擦因数;时变啮合刚度;影响因素分析;势能法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9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齿廓偏差影响下的RV减速器摆线针轮啮合间隙计算
李天兴,王国峰,安小涛,邢春荣,田蒙
2019, 43(9): 60-64.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0
摘要:摆线针轮啮合间隙对RV减速器的啮合传动性能及运动精度影响很大,因此,啮合间隙的准确计算是摆线针轮接触特性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目前,国内对啮合间隙的计算大多是以理论设计齿廓为基础,未考虑摆线轮在修形设计加工过程中的齿廓偏差,所以,计算得到的理论啮合间隙与实际啮合间隙不一致。为此,综合考虑齿廓偏差的影响,提出一种摆线针轮啮合间隙的新计算方法,从工程和数学的角度获得了轮齿啮合的真实间隙。通过将摆线轮的齿廓偏差在理论齿廓上进行有效叠加,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重构得到高度逼近实际加工齿面的数字化齿面;根据建立的摆线针轮传动接触分析模型,运用微分几何原理计算针齿中心至摆线轮齿廓的最小距离,得到齿廓偏差影响下的准确啮合间隙值,为RV减速器摆线针轮副的传动性能研究及齿廓修形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RV减速器;摆线针轮;齿廓偏差;啮合间隙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莱佩莱捷式行星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设计研究
彭建新,薛焕樟
2019, 43(9): 65-7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1
摘要:通过对公开的莱佩莱捷式行星齿轮机构进行结构分析,提出基于杠杆法建立速度矢量图进行可行换挡序列搜索的优选方法。该方法将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基本元件以及所有可能的换挡执行元件都转化为等效杠杆坐标系上的点,绘制出所有可能挡位的速度矢量图,并对挡位进行分类;根据变速器的换挡逻辑要求和换挡执行元件数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换挡序列,推导出各挡传动比;计算速度矢量图中各线段的比例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有序杠杆图的特征参数,从而确定机构所有构件的属性;通过绘制平面图,检测配置换挡执行元件机构的平面性。利用该方法实现对6~10速莱佩莱捷式行星齿轮机构的优选。结果表明,6速的两个结构和8速的一个结构与公开的专利相同,验证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关键词:杠杆法;莱佩莱捷式;行星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
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2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道路坡度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主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
叶明,公冶祥玉,朱治洪,魏文磊
2019, 43(9): 73-8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2
摘要:为研究在基于道路坡度识别的前提下,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主动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在Matlab上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数值模型以及道路坡度模型。在对道路坡度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型预测的方式对下一时刻混合动力系统的车速及需求转矩进行了预测。根据需求转矩以及电池在当前时刻和下一时刻的SOC确定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在先确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实时的最优转矩分配;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使混合动力系统达到在即将上坡时刻“换挡”,满足驾驶员的动力性和驾驶性需求。
关键词:道路坡度识别;模型预测;动态规划;主动模式切换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RV减速器摆线轮齿廓的逆向主动修形方法
安小涛,李天兴,邢春荣,王国峰,田蒙
2019, 43(9): 81-8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3
摘要:齿廓修形设计是RV减速器摆线轮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摆线轮齿廓修形设计未考虑其齿廓误差和运动精度对齿廓形状的影响关系,为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齿廓误差和传动误差影响的摆线轮齿廓逆向主动修正方法。通过对RV传动摆线针轮进行轮齿接触分析,以抛物线修形方法中的修形系数a
c
、常数项系数b、失配参考点处啮合相位
φ
0
角作为齿廓修形变量,以传动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齿廓逆向修形数学模型,最终求解得到满足RV传动精度要求的最佳齿廓。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摆线齿廓形状变化与啮合特性和传动精度之间的交互影响,同时,在保证啮合特性和运动精度情况下,可获得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摆线轮设计齿廓,保证了RV减速器摆线针轮副的装配工艺性,对RV传动性能预控、齿廓修形质量及运动精度改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RV减速器;摆线轮;逆向主动修形;轮齿接触分析;传动误差;齿廓误差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8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越障过程的运动及动力学分析
杨春,罗天洪
2019, 43(9): 87-9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4
摘要:提出一种能满足不同避障要求的轮足复合式爬壁机器人,利用凯恩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爬壁机器人在极限运动状态下的吸附力方程,并建立稳定性裕度约束条件,获得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小吸附力与机器人极限运动状态的函数关系。在不同避障要求的工作环境下,为合理控制吸附力大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越障;轮足复合;爬壁机器人;凯恩法;稳定性;动力学分析
1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3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廓修形量对轮齿应力的影响
韩啸,徐鑫莉
2019, 43(9): 93-9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5
摘要:通过对渐开线齿轮修形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新的修形方法对渐开线齿轮非工作面进行修形,并建立渐开线齿轮非工作面齿廓方程,根据齿廓方程建立不同修形量的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单个轮齿进行静力有限元分析,得到齿轮齿根应力云图,通过不同修形量之间的对比,得到修形量与齿根应力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对齿轮进行修形可改善轮齿应力分布,随着修形量的增加,齿根应力呈现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渐开线齿轮;修形曲线;有限元分析;齿根应力
5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试验分析
基于刀倾法的弧齿锥齿轮齿面失配啮合分析
聂少武,唐思成,黄菊花,张华,赖长发,徐勇
2019, 43(9): 96-10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6
摘要:以汽车驱动桥弧齿锥齿轮为对象,研究了齿面失配啮合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刀倾法加工数学模型,根据啮合方程推导出了摇台角,简化了齿面方程的数学表达。其次,基于齿轮啮合数学模型(TCA)中单位法向矢量相等推导出了齿轮啮合转角,简化了TCA求解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小轮实际齿面和与大轮完全共轭的小轮基准齿面之间的偏差,计算出齿面啮合失配量,通过图形化表达构建了齿面Ease off失配拓扑。该方法相对传统的齿面啮合分析方法,不仅方程数目减少,使算法更趋于稳健,而且构建的Ease off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全齿面啮合状态,完善了现有的齿面TCA输出结果。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刀倾法;齿面接触分析;齿面失配;Ease off 拓扑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小波和深度小波自编码器的轴承故障诊断
杜小磊,陈志刚,张楠,郭兴国
2019, 43(9): 103-10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7
摘要: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严重程度与复合故障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提升双树复小波包(Lifting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Packet,LDTCWP)和深度小波自编码器(Deep Wavelet Auto-Encoder,DWAE)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迁移学习扩展目标数据量;其次,对轴承振动数据进行3层提升双数复小波包分解,分别计算各子频带信号的样本熵、排列熵和能量矩,作为初始特征向量;最后,将初始特征向量输入DWAE,进行二次特征提取并实现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滚动轴承进行多种故障类型和多种故障程度的识别,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在目标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也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特征提取能力和识别能力。
关键词:滚动轴承;提升双树复小波包;深度小波自编码器;迁移学习;故障诊断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磨削功率测量和巴克豪森无损检测的齿轮成形磨削烧伤研究
易军,金滩,张明东
2019, 43(9): 109-11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8
摘要:齿轮磨削烧伤严重影响齿轮的强度、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开展了齿轮成形磨削试验,测量了磨削过程中磨削功率,对磨削后齿廓进行了巴克豪森无损检测和显微硬度检测,分析了不同磨削参数对磨削功率和齿廓巴克豪森无损检测信号特征值的影响规律。所开展的工作为齿轮成形磨削烧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齿轮;成形磨削;磨削功率;磨削烧伤;巴克豪森无损检测
1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4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柴油机正时齿轮修形及动态特性分析
白金霖,赵俊生,杨树彬,李正文,章朝栋
2019, 43(9): 113-11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19
摘要:针对高功率和高密度柴油机引起的正时齿轮啸叫现象,考虑齿轮传动误差等因素,以某12V150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应用Romax软件建立配气机构正时齿轮传动系统模型,分析了传动误差激励下的齿面受载情况和传动误差的峰-峰值和波动幅度。以齿面单位长度载荷的大小和分布为标准,对正时齿轮系统的中间齿轮副修形,结果表明,通过齿轮修形可以使齿面载荷分布到中间部位,载荷分布面积增多且载荷值减小,传动误差值减小;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修形方案,振动加速度值分别降低了38%和56.9%。
关键词:柴油机;正时齿轮;齿轮修形;啸叫
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刮板输送机链传动系统波动特性分析
王季鑫,李军霞,王沅
2019, 43(9): 118-12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0
摘要:为了对刮板输送机链传动系统在啮合过程中的速度及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双面接触波动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对实测应变信号及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获取了加速度波动和张力波动之间的关系。随后,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刮板链传动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了不同驱动方式、运输方式及铺设长度对刮板链波动的影响,为链轮与刮板链啮合传动模式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波动特性;双面接触;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提高双树复小波的齿轮箱复合故障特征提取
叶美桃,柴慧理
2019, 43(9): 123-12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1
摘要: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层数需要先验确定和重构后各子带出现的频率混叠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齿轮箱复合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确定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分解层数和有效的子带;对得到的各子带进行去频率混叠,确保消除频率混叠现象,使每个子带仅含有唯一的特征频率;然后,用所提方法和现有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齿轮箱复合故障振动信号中,成功提取出齿轮剥落和轴承外圈故障。所提方法为齿轮箱复合故障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齿轮箱复合故障;去频率混叠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MRSVD能量特征和KFCM的齿轮箱复合故障诊断
梁海英,许昕,潘宏侠,付志敏
2019, 43(9): 128-132.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2
摘要:针对齿轮箱复合故障信号成分复杂和故障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分辨奇异值分解(MRSVD)能量特征和模糊核聚类(KFCM)的齿轮箱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集齿轮箱不同工况下的振动信号,通过进行MRSVD分解得到1个相似信号和5个细节信号;然后,提取6个分量信号的能量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其能量相对值;最后,使用KFCM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MRSVD能量特征提取方法可有效提取齿轮箱复合故障特征,且KFCM可准确诊断齿轮箱复合故障。
关键词:齿轮箱;多分辨奇异值分解;能量特征;模糊核聚类;故障诊断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Cruise仿真的DCT变速器预选挡策略对油耗的影响分析
任伟,黄建平,殷金菊,张磊,晏敏
2019, 43(9): 133-13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3
摘要:双离合器变速器(DCT)在正常工作中通常会进行预选挡操作,以便实现无动力中断输出。但是,预选挡会增加变速器更多的转矩损失,即会降低变速器的效率。通过运用AVL公司旗下的整车性能仿真分析软件(Cruise)对某乘用车进行整车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了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工况下采用预选挡策略和不预选挡策略对于油耗的影响。通过对比变速器平均效率以及综合油耗可得到以下结论:NEDC循环中采用不预选挡策略比采用预选挡策略能节省0.7%的油耗。因此,如果对现有的预选挡策略进行优化,在不影响DCT无动力中断换挡性能的前提下增加预选空挡时间,对提升整车经济性是有一定作用的。
关键词:Cruise仿真;双离合变速器;燃油经济性;建模仿真;变速器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0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履带车辆变速箱动力学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
张政,冯广斌,孙华刚
2019, 43(9): 137-14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4
摘要:变速箱是履带车辆核心部件之一,为了能够准确描述变速箱运行过程中内部的耦合特性,在建立变速箱多刚体模型的基础上,将其中箱体、传动轴及轴承柔性化,建立了变速箱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以某实际工况为例,对比分析了刚性模式和刚柔耦合模式下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各传动轴的载荷特性及箱体表面加速度的时频域曲线,并利用台架实验对变速箱刚柔耦合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仿真过程及结果为后续履带车辆变速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提供了模型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履带车辆;变速箱;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
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开发应用
塑料齿轮传动误差动态试验机的研制
石照耀,任新丽,于渤,李海周,张临涛,叶勇,李平
2019, 43(9): 144-147.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5
摘要:基于单面啮合测量原理,研制了塑料齿轮传动误差动态试验机,该试验机能够模拟塑料齿轮实际工况,实现不同参数塑料齿轮空载、负载及不同转速情况下传动误差的动态测量。重点介绍了该试验机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了传动误差的动态测量试验,并简要分析了空载、负载、不同转速时传动误差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机能实现塑料齿轮传动误差的快速测量,为提高塑料齿轮的传动性能、改进塑料齿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手段。
关键词:塑料齿轮;齿轮测量;传动误差;单面啮合测量;动态试验机
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形态分形与滑动窗威布尔拟合的岸桥减速箱退化特征在线提取
孙德建,胡雄,王冰,王微,林积昶
2019, 43(9): 148-153.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6
摘要:针对起升机构齿轮箱的退化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分形维数与滑动窗威布尔拟合的退化特征在线提取方法。首先,按照分析周期计算振动能量谱的形态分形维数,形成分形演化曲线;设置滑动窗口宽度与步长,对窗口内的分形序列进行三参数威布尔拟合,以模型的尺度参数作为性能退化特征指标;采用工业现场监测的起升机构齿轮箱全寿命数据作为基础,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数学形态分形维数能够刻画振动能量谱的分形复杂度,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能够平滑地反映分形曲线的性能退化趋势,为进一步解决在线健康状态评估问题奠定理论方法基础。
关键词:岸桥;退化特征提取;分形维数;威布尔分布;齿轮箱
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8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欠驱动康复外骨骼手的设计及试验
厉朝,赵彦峻,乔学昱,刘文龙,贾丙琪
2019, 43(9): 154-158.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7
摘要:为了解决手部丧失运动能力患者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不便的问题,设计了欠驱动康复外骨骼手。研究了人手的生理结构,由关节间存在的耦合运动,设计了多连杆以及齿轮传动系统,实现欠驱动康复训练。利用解析法建立了单个手指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单个手指的运动学模型建立4指的拟合抓握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建立样机并进行样机实验及运动学仿真,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外骨骼手运动实现了预期的运动且运动合理、误差小。
关键词:外骨骼手;连杆传动;运动学建模;样机实验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2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基于多域特征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齿轮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刘放,王衍学
2019, 43(9): 159-165.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8
摘要:为了能全面准确识别齿轮的故障类别,建立了基于时域、频域以及能量等多域特征参数的特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域特征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齿轮故障智能诊断方法。通过实验台实测数据提取相关特征参数作为诊断样本,以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初步诊断结果构建多个证据体。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D-S证据理论融合证据体诊断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齿轮故障诊断;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加权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3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圆柱内壁工件的内撑式抓取与装配机械手设计
王良文,王团辉,穆亚林,孟凡念,钱厚鹏,单子峰
2019, 43(9): 166-170.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29
摘要:根据叶蜡石块生产压机特定的工作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圆柱面内壁工件作业的内撑式抓取与下压装配机械手。该机械手主要包括内撑式三爪指系统和一个筒状手掌,手指系统与筒状手掌之间采用弹性连接;手指系统可以在装配作业中回缩与内藏于手掌内,以避让成型模腔中心的凸模。对机械手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机械手关键参数的设计(包含内撑夹持力、稳定夹持物料转运条件、气缸驱动力的限制等)进行了论述。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可以满足特定作业对象的工作要求。相关研究为自动化装置的作业机械手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
关键词:叶蜡石块生产压机;圆柱面内壁工件;内撑式抓取;下压装配;机械手结构
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1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一种旋转平移一体化机械装置的工作机理分析
赵慧勇,张耀成,杨兆建
2019, 43(9): 171-176.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09.030
摘要:设计了一种旋转平移一体化机械装置,对装置的结构、原理、主要部件做了详细介绍,对机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将该装置应用到绞车上,进行相关的选型设计,解决了绞车钢丝绳乱绳、咬绳等问题。通过UG建立了机构的三维模型,结合Adams对旋转平移一体化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了主要部件的转速、速度和位移图,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的数值相比较,得出机构可以满足功能要求,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与运行的准确性。
关键词:旋转;平移;结构原理;受力分析
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424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4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